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治寶山淨泉寺彩色御朱印之六月主題『日常の昼』


日本愛知縣豐川市之治寶山淨泉寺彩色御朱印之六月主題『日常の昼』,中午時的觀音們的日常生活。
大精進念佛的馬頭觀音,題字『執持名號』

《阿彌陀經 》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nāmadheyaṃ√dhṛi),若一日,(中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梵語「√dhṛi」是執持的意思,並且有「容納」的意思,也就是心容納佛,念念不忘,又淨土宗將『執持名號』等同口念(ākrandaṃ √kṛi)阿彌陀佛聖號,只要口念阿彌陀佛便可決定往生西方蓮華極樂淨土,如法然上人之《十念法要》所云: 「不顧妄念餘念,不謂散亂不淨,唯口稱名號。 若常稱名者,以佛名之德, 妄念自止,散亂自靜,三業自調,願心自發。 故願生心少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散心增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妄念起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善心生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不淨之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清淨之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三心欠缺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三心具足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三心現起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三心成就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此即決定往生之方便也,納於心腑莫忘失。」

南無阿彌陀佛(Namo Amitābha)即如真言之大明(Mahāvidyā),因此治寶山淨泉寺的馬頭觀音以此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為大明之利劍,消除一切罪業。又依《理趣經》與《理趣經釋》可知,觀世音菩薩與阿彌陀佛一如不二,因此唸觀音亦等同念阿彌陀,阿彌陀遍攝眾生入蓮華胎藏極樂世界知本誓願也是觀世音的弘誓。
大悲愛染的聖觀音菩薩,題字『發願迴向』


發願(bodhicittotpāda),觀世音菩薩與阿彌陀如來一如不二,即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她的發願正是阿彌陀本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即十方眾生,願生極樂,乃至十念,必定往生。因此乃往生極樂(Sukhāvatī)之要門,《阿彌陀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迴向(pariṇāmanā),即自己所做善業功德,不僅僅要自己得到善報,也要佈施給所有眾生同沾利益,自利利他,共同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淨土之善業功德能以十三定觀之定善和三福九品之散善,迴向定散二善,求願往生極樂世界。十三定觀之其中一就是觀想觀世音菩薩的莊嚴妙身,如此「定散等迴向,速證無生身」,「無生身即不退轉畢竟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之身」,又以究竟成就而言,即常樂我淨之四波羅蜜多俱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