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是兩儀式的誕生日,生日快樂!
那麼就以道家、佛教、密教來解釋兩儀式的名字與寶具和境界吧!
兩儀式
兩儀式之名中的「兩儀」取自《易傳·繫辭上傳》所云:「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所謂兩儀即是「陰陽,女性為陰、男性為陽,以黑白二色而言,黑色為陰、白色為陽,以天地而言,天為陽,地為陰」。
「式」則取自《老子》,《老子》通行本云:「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樸散則爲器,聖人用之,則爲官長,故大制不割。」《老子》帛書則云:「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溪。爲天下溪恆德不離,恆德不離,復歸嬰兒。知其日,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恆德乃足,復歸於樸。 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恆德不貣,復歸於無極。樸散則爲器,聖人用則爲官長,故大制勿割。」其中『式』原為占卜的工具,在此用作動詞,指為天下人選擇正確的方向和道路。所謂「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恆德不貣,復歸於無極。」知道什麼是陽,卻守於陰,為天下人選擇正確的方向和道路,純正的德行就不會有差錯,純正的德行沒有差錯,就會回歸於無極,也就是『道』,此即天地根源的『玄牝』。
空之境界・無垢識
「空之境界・無垢識」取自真諦所譯的《十八空論》:「空體本已自然清淨故,則無煩惱爲能障智慧,又能除則不依功力一切眾生自得解脫;現見離功力眾生不得解脫,知此空非是定淨,復由功用而得解脫,故知此空非定不淨,是名淨不淨不淨淨道理也。又釋。若言空理定是不淨,一切功力則無果報,何以故,以空界自性是不淨,雖復生道俗不可除,道則無用,無此義故,故知此空非性不淨。問若爾既無自性不淨,亦應無有自性淨,云何分判法界非淨非不淨, 答阿摩羅識是自性清淨心,但爲客塵所污故名不淨,爲客塵盡故立爲淨。」空之境界即掃蕩客塵所顯空自性清淨之境界,依如來藏學派之詮釋,等同於「空如來藏」;阿摩羅識(amala-vijñāna)即是「無垢識」(amala-vijñāna),乃除去客塵煩惱所顯「自性清淨心」(citta-prakṛti-prabhāsvara)」,也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prajñāpāramitāhṛdaya,此心體依如來藏學派之詮釋,就是「不空如來藏」。
真空妙有
「真空妙有」取自僧肇來自《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老子》帛書則云:「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有玄,眾眇之門。」之靈感來對龍樹《中論》的「空」進行中國化哲學解釋,即以道家的妙有思想來解「空」,提出「真空妙有」來詮釋「空之境界」,其真義就是真空是「非緣起有」也「非斷滅無」而為妙有。依唯識學而言,真空是勝義無自性,即錯誤的認識為「有」者,皆是無自性而被「空去」也就是「無」,「妙有」是圓成實自性,也就是真正的認識,即無垢識所認識為「有」者,才是「真有」。依如來藏學派之詮釋,「真空」是「空如來藏」,「妙有」是「不空如來藏」。
至於《老子》所言「有」與「無」,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李零教授說:「道是天地萬物的媽媽,天地萬物是她的孩子。道母有個黑咕隆咚、深不見底的生殖器,《老子》稱其『玄牝』 《老子》的『玄牝』是宇宙生殖器,『玄牝 之門』是她的陰道口。」
作家熊逸說明:「作為宇宙本源的「道」,在《老子》裡呈現出一種自相矛盾的面貌。 一方面,「道」作為天地之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通行本第二十五章),她在天與地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儘管她難以描述、不可捉摸,但確實是一個實際存在的東西。好比一百五十億年前的太陽系誕生之初,既沒有太陽,也沒有眾多的行星和衛星,,只是一個巨大的氣團而已,這個氣團「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終於分化成型,於是有了太陽,也有了我們的地球。 不管怎麼說,這個氣團都是一個真實的物理存在,從這個氣團(星雲)誕生了所謂 的「萬物」。用韓祿伯的歸納性表達就是:「萬物生於『道』,用的是一種嬰兒脫胎於母親子宮的方式。作為一種『物質實體』」(material reality)的『道』」,是一個無盡的創 生之源。」(〈Re-exploring the Analogy of the Dao and the Field〉,直譯:重新探討道和場的類比)在這個意義上,一個費解的問題就此出現:「道」只是「空」(emptiness),就像子宮一樣,而不是「無」(nothingness) 再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通行本第四十二章)這裡說的也是一個萬物生成的過程,儘管我們很難搞清楚所謂 「一、二、三」到底有什麼涵義。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通行本第五十一章),這裡「道」是萬物的生育者,「德」是萬物的養育者,這一章說的都是萬物的生養過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通行本第五十二章)依照李零的意見,「天下的一切是從道開始。只有理解道這個媽媽,才能理解她的孩子,即天地萬物。見物思道,守道而行,一輩子都不會有危險。」以上這些内容,都在佐證作為宇宙本源的「道」是一個實有的東西,如果說「玄牝之門」就是宇宙生殖器的陰道口,那麼,無論是這個生殖器也好,陰道口也罷,都是物理性的存在,是從這個物理性的存在裡誕生了天地萬物。
問題於是出現了。第四十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楚簡本《老子》作「天下萬物生於有,生於無」,無論哪個版本在字面是正確的,它們都在不同程度上闡釋了「無中生有」的道理。
也就是說,在前面列舉的章節裡,作為宇宙本源的「道」都是以物質實體的形態出現,用《老子》的話說,是屬於 「 有 」 的範疇。那麼,道、無、有,這三者到底是什麼關係,孰先孰後,誰生了誰,誰又被誰所生,要使《老子》在這個問題上自洽,只能認為「道」作為宇宙的終極實體,只是「空」(emptiness),而不是「無」(nothingness),而所謂「無中生有」,實際涵義應該是「空中生有」,就像母體子宮之「空」生出嬰兒這個實體。 」所以,道之真空妙有,是如「子宮」(玄牝)內空腔的真空,如「子宮」(玄牝)本體的妙有。
中國佛教的《大乘起信論》說明心性真如:「真如者,依言說分別有二種義。云何為二?一者、如實空,以能究竟顯實故。二者、如實不空,以有自體,具足無漏性功德故。」真如實體,「空」者,空無客塵雜染。真如實體裡面,沒有虛妄染污之法,不是真如實體沒有了,而是如女性生殖器的子宮。子宮內的空腔,沒有其他雜物,這就是如實空,而不是說子宮的本體沒有了。「以能究竟顯實故」依前述如實空的義理,能究竟開顯真如的實體;「二者、如實不空」真如之空中有不空,是因為她是空去客塵雜染之法,真如之體不空。 「如實不空」,有兩種意思:1.真如自體不空,2.真如具足無漏性功德故。「自體」,「自」作「本」字講,真如的本體不是我們修行造作出來的,她是本來有的自體。「無漏」是指不會漏失功德法財,與解脫相應。「性功德」,本性具有的功德,性者本也,與真如本性相應的功德,叫性功德。這裡開顯真如有「如實不空」的體性,因為她有真如實體,裏頭具足有無漏性功德,所以她不空。依《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真如之如實空,即是「空如來藏」,也就是真空妙有之「真空」;真如之如實不空,也就是「不空如來藏」,自體具足過於恆河沙數的不可思議佛法功德,也就是真空妙有之「妙有」。如來藏之梵語「Tathāgatagarbha」,即是孕育如來(Tathāgata)的子宮(garbha)
無我識・心空妙有
無我識,「無我」即所無者是生死我而顯「本初不生不滅之我」也就是我波羅蜜多,即《涅槃經》所言:「無我者名為生死,我者名為如來」,《大日經》中大日如來即言:「我一切本初,號名世所依。」《莊嚴經論》亦言:「清淨空無我,佛說第一我,諸佛我淨故,是故名大我」以及《寶性論》:如空遍一切,而空無分別,自性無垢心,亦遍無分別」和《莊嚴經論》:「如空遍一切,佛亦遍一切,虛空遍諸色,諸佛遍眾生」,《佛性論》說明般若波羅蜜多破身見計執,得我波羅蜜多之圓滿果,可知「無我識」即眾生本有之第九識「無垢識」亦即「般若波羅蜜多心」而為「我波羅蜜多」。
「心空妙有」取自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大日經》與《大日經疏》所言「極無自性心」乃至「如實知自心」,「極無自性心」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所無自性而空性之心,這種認識只知心是本不生之無自性空,而無法認識到心之實際,即心之實際亦不可得之認識,唯有超越此境界,才能認識心空所開顯之妙有,這就是「如實知自心」,即為「佛性一乘」亦「秘密乘自心自證、自心認識心的真實莊嚴境界」,也就是日本密教所言的「秘密莊嚴心」,開顯其秘密自心金剛寶藏無盡莊嚴曼荼羅。
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台八葉蓮華胎藏,即是如實知自心的內心妙白蓮,乃是「妙法蓮花極」深祕處。日本密教祖師弘法大師以法爾六大來開顯其「心空妙有」之體性,所謂法爾六大即是地、水、火、風、空、識而為法界體性,具足一切法,無盡莊嚴。日本密教即以大悲胎藏生曼荼羅表為宇宙的理體,也就是宙(そら)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