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法界華嚴】法界緣起的中心內容之二──十玄無礙


十玄說的推出
十玄,全稱爲十玄緣起無礙法門,或作十玄緣起、華嚴一乘十玄門、一乘十玄門、十玄門、無盡緣起法門。她着重闡述佛教的各法門,是彼此互相依存、互相滲透而又週遍圓融的。十玄表示一切現象之間圓融無礙的相狀,是華嚴觀法的基本內容。通曉十玄的妙不可思議義理,即可入華嚴大海的海,進幽莫測的華嚴法界,故稱十玄門或十無礙;又此十門相互爲緣而起,即可總攝一切緣起法,故又名十玄緣起。簡言之,設立十門,以表示緣起的複雜無盡關係和無礙相狀,稱爲十玄。十玄和六相,是華嚴宗法界緣起說的中心內容。然六相的名義源出《華嚴經》和 《十地經論》,十玄則在經、論裏均未見明文。中國華嚴宗人的真正理論創造和着力充分闡發的是十玄說,此說爲華嚴宗的最重要的教義,其重要性在六相說之上。
十玄說是在六相說的基礎上提出的,是華嚴宗人法界緣起說 的必然要求。六相說是就每一事物現象來說,都可以而且應該被 看成是一個由若干不同要素共同作用而構成的整體,是作爲一個 系統而存在。每一事物現象是這樣,整個世界又是怎樣呢?千差萬別而又互相聯繫的事物現象之間,是彼此隔絕,互不關聯呢? 還是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彼此相互含融,互爲因果而構成爲因果之網呢?衆生生活在世界上,是應該着重去分別彼此,執着彼此,還是應當排斥彼此的對立,泯絕非此即彼的認識方法,從而在或彼或此中證悟彼此圓融的宇宙全體的究極?回答這些問題,是六相說的內在思想邏輯進一步發展的需求,也是關係到華嚴能否會通和包容其他教派的學說、華嚴宗能否成立的根本理論問題。 智儼和法藏正是適應這種創立宗派的理論需要提出了十玄說。
十玄在《華嚴經》裏未見明文,但十玄說又是智儼和法藏在六相說的啟發之下,進一步從《華嚴經》裏面尋繹緣起事物相狀而發明的。《華嚴經》對智儼和法藏創立十文說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在思想內容方面,《華嚴經‧賢首品》裏通過講普賢菩薩的「華嚴三昧」和佛的「海印三昧」,來說明佛教的最高境界。 在這種境界裏,一切緣起事物都是同時具足,而又主件圓明的,所有事物之間不論在質和量上有種種差異,都含有相郎相入的關係,以致一微塵中就有無量世界,每一個世界又含有染淨、廣狹、大小等種種不同的情景。如此複雜無盡的關係,猶如因陀羅網一樣。〈賢首品〉的這一說法,對華嚴宗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法藏就會把十面鏡子放在十方,中間點燭,燭光在鏡子裏互相映現,重重無盡,以此說明上面兩種三昧所顯示的景象。《華嚴經‧賢首品》實是十說的主要典據。二是在表述形式方面,《華嚴經》對數量詞「十」有特殊的興趣,喜好分十個方面來敍述義理。經中就出現「十住」、「十行」、「十無盡藏」、「十 迴向」、「十地」、「十明」、「十忍」等品名,而且除《入法界品>外,其他各品都作十的分類來敷演內容。全經到處講「十對」──教義、理事、境智、行位、因果、依正、體用、人法、 並順、感應, 並強調這十對之間相卽相入、互相包含,圓融無礙,形成無窮無盡的關係。「十」象徵圓滿與和諧,《華嚴經》 用「十」表示世界萬物雖然千差萬別,又是統一和諧的。華嚴宗 人正是受此啟發而提出十說的。法藏就說:「所以說十者,欲應圓數, 顯無盡故」。「十」是圓數,以顯示無盡的玄妙之義。法藏的一些重要著作,如《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華嚴 經旨歸》、《華嚴金師子章》、《華嚴義海百門》等,也都將全文分爲十門,有的每一門又開出十義,意在結構和表述上也力圖 表現出形式和內容的圓滿無盡。
智儼最先提出了十玄門說,他撰寫《華嚴一乘十玄門》一文,敷陳義旨。文說: 「以下明約法以會理者,凡十門:一者同時具足相應門,二者因陀羅網境界門,三者秘密隱顯供成門,四者微細相容安立門,五者十世隔法異成門,六者諸藏純雜具德門,七者一多相容不同門,八者諸法相即自在門,九者唯心迴轉善成門,十者託事顯法生解門。 」後來,法藏繼承師說,在《華嚴經文義綱目》中列舉十玄的名稱和次第,與智儼所說完全相同。嗣後又在《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中發揮十玄說,所列十玄名稱與智儼所說相同,但次第大異。《華嚴金師子章》所述十玄門的名目與《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相同,次序有異。法藏在較後期的著作《華嚴經探記》、 《華嚴經旨歸》中,又不僅進一步改變了十玄的次第,而且改訂了幾個名稱,內容也有所發展。佛教史一般稱智儼所立的十玄門爲「古十玄」,法藏所說的爲「新十玄」。
十玄的含義
以下按照《華嚴經探玄記》所確定的十ㄧ名稱,結合《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華嚴金師子章》等有關解釋,敍述十玄的含義。


(一)同時具足相應門
「同時」是無前後之分,「具足」是無所遺漏,「相應」是不相違背。同時具足相應門是說因緣和合而起的一切事物,一時圓滿具足而且又彼此互相照應。這是對事事無礙法界相狀的總體描述,是十玄的總說,以後九門都是此門的別義、發揮。
法藏把現象界分爲十對,卽以十對概括一切事法。在《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4中,用教義、理事、解行、因果、人 法、分齊境位、師弟法智、主伴依正、隨其根欲示現、逆順體用自在十門囊括一切現象,並以此概括《華嚴經》的義理來組織十玄。 後來法藏又在《華嚴經探玄記》卷12,改爲教義、理事、境智、行位、因果、依正 、體用、人法 、逆順、應感十對,比原來的十對清晰明快。這是從佛教的角度,對眾生修持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和主客體的基本矛盾所作的概括,以代表各類現象。法藏認爲,以上十義,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事物同時相應成一大緣起,沒有前後始終的差別,同時具足圓滿,無欠無關,互相照應,順逆無礙,參而不雜。也就是說,從時間上看,三世的一切事物相依相資,互攝互收,現有的事物旣不離開過去的事物,也不離開未來的事物而獨存。現在具足過去未來,同樣,過去具足現在未來,未來具足過去現在,三世一時,萬物同時顯現。從空間上看,十方的一切事物雖有差別,然相卽相入,互融互含,無礙自在。由此,宇宙萬物各具時空的脈絡,而融成爲一 體的緣起關係,具足相應,無礙無盡。
法藏在《華嚴金師子章》中以金獅子爲比喻,來說明十玄門的義理。關於第一門,他說: 「金與師子,同時成立,圓滿具足,名同時具足相應門。」金體與獅子形相相互聯繫,相互對應,同時具足,同成一緣起,顯現爲金獅子。澄觀在《華嚴經隨疏演義鈔》中,也以十種比喻來說明新十玄,形象簡明,有助於把握十的要點。第一門,澄觀以海水作比喻,說猶如一滴水便含有百川的滋味。
法藏認爲,依照華嚴宗的禪定境界──海印三昧,就能炳然同時顯現整個宇宙的全貌。這是一個完整的、統一的、無時空差異的一體世界,也是佛教的最高境界。
(二)廣狹自在無礙門
「廣」,廣大;「狹」,狹小。此門是說廣大、狹小、自在無礙。就世俗世界來說,物體之間存在種種障礙,廣大的物體不能置於狹小的物體中,狹小的物體不能容納廣大的物體,但在事事無礙境界裡,大小相容,廣可入狹,狭可容廣,廣不礙狹,狹不妨廣,廣狹相即,自在無礙。這裏,廣是一切遍於一而沒有界限,狹是一能遍於一切而不失其本位,也就是無限即有限,有限即無 限。澄觀以鏡爲喻,謂如「徑尺之鏡,見千里之影。」 好像一尺鏡子裏見到千里的景致。鏡是狹,千里是廣,狹鏡裏面能見廣大的外境。這一門是從空間的範圍認識事物之間的關係,從空間看,萬事萬物,無論事物有廣狹、大小,乃至輕重、疏密、軟硬等的不同,都是相通相入,圓融無礙的。這是事事無礙特相的顯現。
(三)一多相容不同門派
「一」,指宇宙的本體一真法界(眞心、理),「多」,指千差萬別的種種現象、事物;「一」也指總相,全體,「多」也指別相,個體。法藏主要是就後一層意義,卽現象與現象的關係上講一多的。此門是講一與多互爲緣起,力用交徹,遞相涉入,若一遍於多時,則多能容一,多遍於一時,則一能容多,一多相互容受; 又一多歷然有別,互不相同。 這是從作用方面講本體與現象、個體與全體的無盡緣起關係。而法藏十分重視一與多(或一與十,一與一切)的關係問題, 這是一個極富思辨的問題,他通過宣揚「一中多」,「多中一」,和「一即多」,「多即一」,來說明十玄緣起無礙法門。在《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4等文中,法藏着重從兩個方面論述一與多的相入、相即關係:一是就事物的「異體」關係來論證,如一與十,一作爲十的基數,包含有十的因素,能使十容納於內,爲「一中十」,進而無一就無十,「一即十,何以故?若無一 無十故。」同樣,一是相對於十存在的,屬於十的因素,所以是「十中一」,進而無十就無一,由此又說:「十即一,何以故? 若無十即無一故。」二是就事物的「同體」關係來論證,十由十個一組成,由此說「十中一」。每個一的「自體」都是性空,是相同的,由此「十郎是一」。同樣,以十作爲「自體」看,一的本身即含有十的「自體」在內,所以說,「一中十」。一是構成十的因素,而一和十的「自體」都是性空,所以說「一即是十」。在法藏看來,「一全是多,方名爲一;又多全是一,方名爲多。」「一塵中顯現一切,而遠近彼此宛然。十方入一座中,遠而恆近;塵遍十方,近而恆遠。」一與多,一與十,一與一 切是相即相入的。
法藏在《華嚴金師子章》中形象地說: 「金與師子,相容相立,一多無礙;於中理事各各不同,或贈送一或多,各住自位,名一多相容不同門。」這裏是從理與事的關係說的,理(本體)是一,事(現象) 是多。一方面,每一現象都是本體理的體現,所以,多就是一, 一就是多,一與多相容無礙。另一方面,一仍是一,多仍是多; 本體是本體,現象是現象。金是理,獅子是事;金是一,獅子是多,兩者又「各住自位」,各有其相應的地位而互不相同。這就是本體與現象既互相鎔融,又互不相同的關係。如上所述,法藏 在《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中以「數十錢法」爲喻,論述了一與十,一與多的關係,是着重數量關係,卽現象之間關係而言。後來,澄觀說此門是好像一間房子裏面千盞燈光,彼此交涉,光光互攝,而無所障礙。這更顯然是就現象與現象之間的關係而言 的。
(四)諸法相郎自在門
「諸法」,一切事物。此門是說諸法不僅就用說相容無礙,就體說也是空有相即,又是各自存在的。
事物有兩種情況,一是廢己同他,己體就全是他物;二是一物攝他,他物就是己體。這樣,一物即一切物,一切物即一物,彼此二體和融一如,相即自在。如此一物攝一切物,或一切物攝物,舉體相即,不相捨離,是同體相即。法藏作比喻說:「師子諸根, 一一毛頭,皆以金收師子盡。 一一徹遍師子眼,眼即耳,耳即鼻,鼻即舌,舌即身。自在成立,無障無礙,名諸法相郎自在門。」道是說,金獅子的眼、耳、鼻等各個根和每一根毛,由於都是金做成的,因而各各都能包容收盡整個金獅子。由此每一個根也都遍布整個獅子。同樣,金獅子的眼也就是金獅子的耳,金獅子的耳就是金獅子的鼻,金獅子的鼻就是金獅子的舌,金獅子的舌就是金獅子的身。金與獅子諸根,各根之間,乃至毛頭之間相即無礙,自在成立。也就是說,金獅子的眼、耳、鼻等,乃至每一根毛,都是金做成的,從本質上看,眼、耳、鼻等,完全相同,毫無分別,是「相即」的。從現象上看,眼、耳、鼻等形態不同,有所差別,是「自在」的。澄觀就此門比喻爲,猶如金黃的顏色離不開金子。金色與金,舉體相卽,互不分離。
再者,異體相即是指己體與他體並存。如一月當空,萬川印影,就月來說是一,就影來說是多,月非影,影非月,然月影不離,一多相即,自在無礙。
(五)隱密顯了俱成門
這是就因緣來說,一切事物都有表裏兩面,相對於某一因緣來說是表,相對於另一因緣來說是裏。由於事物有表有裏,也就有隱密顯了之別。表裏關係是表不離裏,裏不離表,由此也是顯不離隱,隱不離顯。此門是說宇宙一切事物,互相容攝,無障無礙。若此物全攝彼物,那就此物顯而彼物隱;彼物全攝此物,那就是彼物顯而此物隱。若一物攝一切物,就一物顯而一切物隱; 一切物攝一物,就一切物顯而一物隱。顯與顯不同時,隱與隱不相並,然而隱顯互異,俱時成立,並存無礙,圆融自在。
《華嚴金師子意》以金獅子爲喻說:「若看師子,唯師子無金,師師子顯金隱。若看金,唯金無師子,即金顯師子隱。若兩處看,俱隱俱顯。隱则秘密,顯則顯著,名秘密隱顯供成門日。」 這裏,玄門的名稱表述上略有不同,含意則是完全一致的。 意思是說,若果專注於看獅子,那麼,獅子顯現出來,而金隱沒了;若果專注於看金,那麼,金顯現出來,而獅子隱沒了。若果既注意看獅子,又注意看金,那麼,獅子和金都有隱沒和顯現。 隱現俱時,圓融無礙。也就是說,一個金獅子,從本質上看,是 一塊黃金;從形態來看,是一隻獅子。事實上,金獅子的黃金和獅子形象都存在,表裏隱顯,同時俱成。澄觀就此門舉比喻說,好像片月點綴天空,有明也有暗。 明暗卽隱現,明暗體無前後,隱顯俱時成立。
(六)微細相容安立門
「微細」,指細如微塵,不能再分解的事物。這一門是從相的角度立說,認爲一切事物相卽相入,重重無盡,同時又各住自位, 各不壞相。也就是在任何一事物中,都能容攝包含其他事物,卽使是極微細的事物,也能容納極大的事物,相容安立,圓融無礙。或是自己说法藏在《華嚴金師子章》中說: 「金與師子,或隱或顯,或一或多,定纯定雜,有力無力,即此即彼,主伴交輝,理事齊現,皆悉相容,不礙安立,微細成辦,名微細相容安立門。」 這是以金獅子的金和獅子爲喻,說明兩者一齊顯現,互相融入,互不妨礙。「微細成辦」,是說極爲微細的事物都能包容其他 一切事物。 又如法藏講的「於佛一毛孔中,即有一切佛,一切處, 一切時,乃至一切益。」「小時正大,芥子納於須彌; 大時正小,海水納於毛孔。」 都是說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互不相礙的道理。澄觀也舉喻說:「如瑠璃瓶,盛多芥子。」好像瑠璃瓶子透露出所盛的芥子, 隔瓶可見,不壞不雜,歷歷分明。
(七)因陀羅網法界門
這一法門是以因陀羅網爲喻來說明森羅萬象萬事萬物之間相即相入、重重無盡的關係,是對無盡緣起說的最形象最貼切的說明。一切事物相依相融,體相自在,隱現互現,重重無盡。如帝釋天宮的因陀羅網,懸掛無數明珠,彼此互相映照,了了分明。 在一一珠中各現其他一切珠影,在一重珠影中,又各現其他一切珠影,如此在影現中互相影現,二重、三重乃至重重影現,珠珠交輝,影影重叠,無盡無窮。一切事物也是如此,互涵交參,重重無盡。澄觀以好像兩面鏡子對照,重重影現,來比喻此法門。
法藏在《華嚴金師子章》中對此門是這樣解說的:「師子眼耳支節,一一毛處,各有金師子;一一毛處師子,同時顿入一毛中。一一毛中,皆有無邊師子; 又復一一 毛,帶此無邊師子,還入一毛中。如是重重無盡,猶天帝網珠,名因陀羅網境界門。」是一次金獅子的眼、耳和四肢關節,每一根細小毛都各包含有金獅子的全體;無數根毛中的獅子,同時包容於一根毛中。這樣,每 一根毛中又都有無數的獅子;再是,每一根毛又帶着其他毛中所攝有的無數獅子還歸於一根毛中。如此,每一事物中都有無數事物,無數事物中又有無數事物,交互涉入,重重無盡,猶如天帝網珠,珠光交映,層層叠叠,無窮無盡。按照法藏這裏所舉的比喻,是說現象世界中每一個事物都是本體的完整體現,本體包含一切事物,這樣又可說每一事物都包含一切事物。不僅如此,更進一層,一事物,不但包含一切事物,還包含了其他事物中所包含的一切事物。同樣,其他任何一個事物中所包含的一切事物,也各各包含一切事物。這是在理事無礙說的基礎上,對於事事無礙說的描述。 這一門與上一微細相容安立門不同,上一門所反映的是事物之間的一層關係,此門則是說明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層層涉入、重重無盡的。
(八)託事顯法生解門
「顯法」,顯現一切事法。「生解」,指產生悟解事事無礙境地。這一法門是講,隨託舉一事,便顯一切事物互爲緣起的道理,能生事事無礙的勝解,能見一切無盡法界。一枝一葉,一花一果,都是甚深微妙法門。深奧的道理,從平凡的事物中就顯現出來,並不是在所見的事物之外另顯事事無礙之理。澄觀以「立像塑臂,觸目皆道」爲喩,謂好像造像塑臂處處見得合式,觸目都是佛道。
法藏的《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和《華嚴金師子章》論述此門,都着重強調事相顯現道理。如說: 「說此師子,以表無明;語其金體,具彰真性;理事合論,況阿賴識,令生正解,名託事顯法生解門。 」這是說,以金獅子爲比喻,有生滅的獅子(事、現象)是虛幻的,這是表示無明;說金獅子有真金的實體(理、本體),這是彰明本體的無生滅的真性。把理事這兩方面合起來講,就如生滅與不生滅、不覺與覺和合的阿賴耶識一樣,可以通過生滅把握無生滅,由不覺轉爲覺。這是通過現象以顯示本體,通過事相以彰明真理,使人產生真正悟解的法門,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九)十世隔法異成門 
「十世」,指時間上有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在這三世中 又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稱九世。又九世相即相入,都不出當前一念,即爲一念所攝。如此,一念爲總相,九世爲別相,總別相合爲十世。「隔法」,指十世一切事物的前後相隔不同。前面自第二門至第八門的七門中是就空間的角度,即横向說明一切事物相即相入、圓融無礙的道理,這一門是就時間的角度,卽縱向說明一切事物遍在十世中,前後相隔而又交滲互涵,不失前後長短等差別而又相卽相入,故各異成,渾融一體。也就是說,時間有前後的不同,同時又是融通的,九世不出於一念,於一念中一切皆現,成就緣起。法藏以獅子爲喻說: 「師子是有為之法,念念生滅。剎那之間,分為三際,謂過去、現在、未來。此三際各有過、現、未來;總有三三之位,以立九世,卽束為一段法門。雖則九世各各有隔,相由成立,融通無礙,同為一念,名十世隔法異成門。」 法藏的比喻清楚明白,其後澄觀舉喻更爲形象貼切,他比喻此門「如一夕之夢,翱翔百年。」 猶如一夜之間的夢,便彷彿自由自在地經過了百年。這確是一個絕妙的比喻。
(十)主圓明具德門
這一法門是就事事關係的妙境而言,謂一切事物相即相入, 互成一大缘起,由此隨舉一種事物爲主,其連帶所緣而起者便爲伴,也就是說,無論以任何一種事物爲主,其他事物都隨伴於此,形成了錯綜複雜的主伴關係。如此,主伴重重,舉一全收,而事物雖有主伴的區別,但不壞差別的相狀,相依相成,圓融無礙。世界上萬事萬物,沒有一種事物是孤立而起的,都是互相交徹,貫徹時空,橫豎成一大緣起。若能圓明了知,則凡觀察一種事物,都具足無盡緣起的性質和相狀。澄觀以「北辰所居,眾星同拱」喻此法門,好像北極星的所在,被聚星圍繞,在無盡緣起系統裡,事物都非孤起的,事物緣起是主伴交輝,一多相攝,圓融無礙。
以上所述,爲十玄門的含義。法藏認爲,一切事物,都具足此十玄,也即任舉一事物,都是事事無礙。事物之間相卽相入, 圓融無礙,而差別相狀,依然存在;雖歷然差別,而無障無礙,重重無盡,成一大緣起。這就是十玄緣起無礙法門,也稱爲無盡緣起法門。
十玄門講十個法門,是從一個角度、方面表述事事無礙的內容。第一、二、三門和第九門,是著重就時間、空間、 數量方面,指出一切緣起事物的「相入」關係。第四、五、六門則是著重從不同形態說明一切事物的「相即」關係。 第七門是比喻一切緣起事物的相即相入關係。第八門是講悟解無盡緣起的途徑。第十門和第一門一起概括全部十的內容,強調萬有森羅,同時具足,然主伴分明,相應無礙。
如上所說,十所講的十項是相對而言,是表示圓滿、無盡。法藏還就十玄門與前述教義、理事、境智等十義的關係、十玄門之間的關係以及十玄門與六相的關係說:「然此十對同時相應為一緣起,隨一各具餘一切義,如初門既爾,餘廣狹等九門皆各具前十對,但隨門異耳。是故一一門中各有十百千等四。 然此十門,隨一門中印攝餘門,無不皆盡,應以六相方便而會通之……。」「初門」,即同時具足相應門。不只是同時具足相應門具有教義、理事等十義內容,而是其餘九門也都同樣具有,只是具體情況有所不同。十門之間,任何一門又都容攝其餘九門。每門也都具有六相,卽六相遍於每一門。由此每一門又都各有百門、千門等。總之,以上十門、十義、六相,悉皆同時會融,無礙自在,重重無盡,成爲一大緣起,是爲宇宙的真實圖景,悟此卽達到成佛的境界。
十玄無礙說的哲學意義
六相圓融說和十無礙說的哲學意義是相近的,但十玄無礙說是着重闡發事物和事物的相互關係,由此又有其自身的哲學意義, 其中重要的是,關於宇宙萬物的一體性原理、 普遍聯繫原理、由現象到本質的認識原理等,豐富了古代哲學思想。十玄說對宇宙圖景的總的描繪是,一切萬物「同時具足相應」,萬物同時互相作用,互爲緣起,互相照應。宇宙是萬物互為因果、互爲緣起、重重無盡的大系統。在這一互相緣起的大系統中,不論廣狹、大小、一多、隱顧、前後都相即相入,和合無礙,融爲一體。 任何一事一物都是其他事物得以緣起存在的條件,任舉一事一物,都具足一切,一切也都入於一事一物中,與一切互不相離,互相容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宇宙是一不可分割的整體,萬物是互相融會一體的。
十玄說把宇宙描繪爲一個統一的體系,強調一切緣起事物之間的關係是相依相存,相關相聯的,也就是肯定宇宙萬物是普遍聯繫的。十玄說把事物間的普遍聯繫歸結爲兩種形式:相卽和相人。相即: 即,是不離的意思,相卽就是密切不可分離,也就是同一。相入:入,指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也作相容,也就是包含。法藏從體和用兩方面來論述相即和相入,在十玄中,諸法相即自在門和一多相容不同門集中表述了相卽和相入的觀念。
十玄無礙說和六相圓融說一樣, 都是爲宗教 實踐提供法門,是爲宗教實踐服務的。法藏在論述十玄門時,首先立十義以顯無盡,這十義幾乎概括了全部宗教義理,十玄門實際上就是從多種角度闡述宗教義理,以指導人們的宗教修持。
十玄無礙說的宗教意義有其特色,這就是強調衆多的教派、法門都是相卽相容的,衆生要調動主觀的能動作用,運用直覺思維,通過個別法門,知一即能知多,得一即能得一切,於一念中圓滿悟解宇宙萬物的究極實相。也就是在修持中斷滅惑障是一斷一切斷,成就功德是一成一切成,做到初發心時,便成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