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大日經疏》之<悉地出現品>的記載,「阿(A)、嚩(Va)、囉(Ra)、訶(Ha)、佉(Kha)」五字門分別加持人的身躰之五個部位:『阿(A)』為地輪,加持『生殖器』;『嚩(Va)』為水輪,加持『臍』;『囉(Ra)』為火輪,加持『心』;『訶(Ha)』為風輪,加持『眉間』;『佉(Kha)』為空輪,加持『頂』。
《大日經疏》之<祕密漫荼羅品>云:「住於瑜伽而觀自身,從臍以下當作金剛輪,其色黃而堅;次從臍以上至心,當作水輪其色白,次從心以上至咽,當作火輪其色赤;次從咽以上至頂,當作風輪其色黑;復次地輪,正方;水輪圓,火輪三角。風輪半月形;最上虛空作一點,其種種色,在於頂十字縫上置也。」《大日經義釋》云:「凡行者欲修觀時,先當住瑜伽座以阿、嚩、囉、賀、佉五字加持自體。」如此以生殖器至臍為「地輪」;臍至雙乳為「水輪」;雙乳間的心至喉為「火輪」;喉上至眉間為風輪;眉上至頂為「空輪」。
生殖器至臍為「地輪」──金胎(Hiraṇyagarbha)
『阿(A)』為地輪即金剛輪也是「增益蓮華金剛曼荼羅」加持「女性生殖器」,如「女性生殖器」能孕育、生產,「地輪」的顏色為「極黃色」乃與「增益」相應,《大日經疏》解釋觀音菩薩對應「蓮華三昧門」而為「增益方便」,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中的「觀音院(蓮華手院)」即相應「地輪」,顏色為「黃」。《大日經疏》也說明「黃是增益色,蓮花部義」。在印度宗教文化中「蓮華」也隱喻為「女陰」,蓮華是梵文女性陰道的同義詞, 女性陰道柔軟,呈粉紅色且有開口,蓮華也代表「原始胎藏」、「母親的子宮」。 在印度教與佛教經文中蓮華被性隱喻為神聖子宮、陰道。
密教《大日經》主張黃金色的「地輪」加持生殖器,並且與蓮華相應而為增益蓮華金剛曼荼羅,所包含的部位從「陰部」乃至肚臍之下的腹部,也就是「女性的子宮位置」,正是源自吠陀神話之『金胎(Hiraṇyagarbha)』乃「女性生殖崇拜信仰」,金胎(Hiraṇyagarbha)也就是孕育「宇宙萬有(Viśva)」的「黃金子宮(Hiraṇyagarbha)」,這樣的思想也反映在《時輪密續(Kālacakra-tantra)》中,膚色為黃色代表地大的時輪佛母「一切母(Viśvamāta)」,她的子宮就是孕育一切法(sarva-dharma)的「金胎(Hiraṇyagarbha)」,也是「如來藏(Tathāgatagarbha)」。額外一提,在日本觀音信仰中,観音さま(觀音娘娘)也為女陰的隱語。
臍至雙乳為「水輪」──大悲雪乳
『嚩(Va)』為水輪,加持『臍』,所包含的部位從『臍』到心臟下方的雙乳部位,女人雙乳能分泌雪乳哺育孩子,水輪即為息災吉祥曼荼羅,如潔白之雪乳,以『大悲乳水』決定一切,菩提成就,水輪之形色為圓形即代表「女性豐滿渾圓的乳房」。
在《大日經》系統中觀音母即蓮華部母「白衣觀音(亦名白處尊)」代表「水輪」而顏色為雪白,她與息災吉祥曼荼羅相應,在日本密教就以觀音母「白衣觀音」為息災法之本尊而稱為「息災吉祥主」。東密僧人賴瑜(1226年~1304年)所撰《祕鈔問答》即說明白衣觀世音是主宰一切星曜之主,十二宮、二十八星宿皆為白衣觀音之眷屬, 蓮花部聖衆并一切星宿恭敬圍遶觀音母白衣觀音,日本密教之台密(天台密教)僧人澄豪(1049年~1133年)所撰的密教法本《總持抄》解釋了白衣觀音為諸星主之理,月月諸星宿為她的眷屬而圍繞於她,如佛教世界觀日月繞須彌山旋轉一樣,又日表菩提而月表涅槃乃為白衣觀音的悲智二德,她行於蒼空,利益一切有情與非有情,即以日月精成諸宿曜來饒益衆生。蓮華部母白衣觀音菩薩初發心時直觀自心實相不由他悟即成自然覺之時,即具法界悉輪圓之德,觀音母菩薩能證星宿圍繞,日表大悲胎藏法之「理」 而月表金剛界之「智」,又白衣觀音之「白衣」代表子宮孕育胎兒所覆身之胎衣,一切衆生本有之時,皆皆悉依胞衣禦寒温除毒氣,不壞肉身。成立大悲胎藏法五如來之五轉,成佛之時爲天蓋,一切衆生現身衣服等。又作為禦風擋雨之舍宅,一切草木等為覆身物,皆此胞衣的象徵,即白衣觀音慈悲平等覆披法界,而遍照慈悲,不二親護之輪圓萬徳。
唐密一行(683年~727年)所撰《宿曜儀軌》記載的「九曜息災大白衣觀音陀羅尼」的本尊即為「白衣觀音(Pāndara vāsinī)」,此陀羅尼又名「能吉祥真言」令一切災難自然消散,一切曜不吉祥誦,此真言成能吉祥 ,九曜息災大白衣觀音陀羅尼:『 Namaḥ padmāvatī śvānī khāhī svāhā』,又東密以白衣觀音真言:『(oṃ śvete śvete pāṇḍara-vāsinī svāhā)』取代一行所撰《宿曜儀軌》之「九曜息災大白衣觀音陀羅尼」而能除災禍不祥疾疫、壽獲色力増長壽命長遠、一切災自然消滅、一切曜不祥成吉祥,白衣觀音因此又名除災觀音、能吉祥觀音,是令一切苦難消失,息滅一切災難,轉不吉為吉祥的『息災吉祥主(śāntika-śrīśvarī)』。
蓮華部之母白衣觀音屬於「水大」,乳白色代表「廣大普遍慈悲」以大悲乳水潤生一切眾生,觀音母白衣觀音遍觀於世間眾生受難於焦灼苦惱狀態,以乳水利益受苦眾生,觀音母流出白如雪乳的大慈悲水,給予他們飲用或是觸摸、除去一切苦患,令眾生必定成就無上菩提,此大慈悲乳水現同於『甘露(amṛta)』。
在印度的《森林奧義書》和《歌者奧義書》皆以「水」為最高之存在,萬物源自於「水」。《百道梵書》明白揭出「原水」是第一原理,原水的子宮就是「金胎(Hiranyagarbha)」而產生世界即產生了「存有(sat)」,在《大日經》與《大日經疏》中以「水」作為慈悲的象徵,並以慈悲為根本孕育胎藏而出生曼荼羅且於印度文化中以蓮華隱喻女陰子宮,在《大日經疏》也以蓮華象徵胎藏,「蓮華」又名「水生」。 在密教中「水」代表「大悲」而孕育「蓮華胎藏」,「蓮華部母白衣觀音(Pāndara vāsinī)」即代表「大悲水孕育胎藏之母」的「諸法之母(Sarvadharmamātṛkā)」,從她的「胎藏子宮」出生「宇宙萬有曼荼羅世界」即「大悲胎藏生大曼荼羅」,也就是宇宙萬法發生的根本原理,在日本密教稱為「理法界」即宇宙的理體。
雙乳間的心至喉為「火輪」──大愛染慈悲
『囉(Ra)』為火輪,加持『心』,火輪的形色為三角形,銳角向下▽,正是代表「心🤍」,即「銳角向下三角形與心臟的相似」,因此在此火輪的形色不是銳角向上的三角形。此外,銳角向下的三角形象徵「女陰」的象徵,在《大日經 》即是以「大悲胎藏」為「心」。
「火輪」就是「火曼荼羅((agni-Maṇḍala/teja-Maṇḍala)」是赤紅色三角壇(銳角向下)象徵「女陰」,這就是《歌者奧義書》所云:「祭火便是女人。其火來自女陰,煙是感情的親密, 火焰是陰道,餘燼是對她的穿透,火花是高潮。 在這種火中,諸神奉獻精液,通過這種奉獻,子嗣得以產生。」
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東方第一院為「佛母院」又名「遍知院」,一切智智能生出一切如來而為佛母,「佛母院」的主尊為「一切遍知印」即『一切如來智印(salvatathāgatajiñāna-mahāmudrā)』乃蓮華上之銳角朝下三角形▽,即《大日經疏》所云:「畫作一切遍知印,作三角形其銳下向純白色,光焰圍之在白蓮花上。」銳角朝下三角形代表「女陰」,一切遍知印就是代表佛母的「女陰(子宮)」,此誕生一切如來,顏色為白色代表「大悲」,因此,此一切遍知印代表生出一切如來的「佛母般若波蘿蜜多」亦即生出一切智者的「大悲胎藏」,「一切遍知印」又名「諸佛心印」,正是對應銳角向下三角形▽代表「心🤍」,也表示以「大悲胎藏」為「自心」。
(上圖為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佛母院從左至右依序為毘廬遮那佛母虛空眼、一切遍知印、一切諸佛菩薩真陀摩尼印)
一切遍知印為白色銳角向下三角形,如前述白色代表「大悲」,在以金剛十八會瑜伽系統的金剛頂瑜伽密教中以紅色代表「大愛染慈悲」,火輪即火大為「紅色銳角向下三角形」,並且「蓮華部」正是配屬於「火大」,如前述銳角向下三角形與蓮華皆象徵「女陰」,並且如《歌者奧義書》所言「火來自女陰」。在金剛頂瑜伽密教中蓮華部母白衣觀音代表「火大」而不是如《大日經》系統代表水大。「大愛染慈悲」的火輪即為「敬愛蓮華曼荼羅」。火輪所包含的部位從雙乳間的「心」至「喉」,「喉」是發聲的部位,在《愛達羅氏奧義書》即說「火化為語言」,因此可知將「喉」的部位歸屬於火輪是源自《奧義書》的傳統,在金剛頂瑜伽密教中蓮華部亦名「法部」主「轉法輪」而能「轉一切語言為妙法」,蓮華部屬於火大,從此可明白其中的密意。
喉上至眉間為「風輪」──忿怒降伏
『訶(Ha)』為風輪,加持『眉間』,蹙顰忿怒作降伏曼荼羅,即如觀音院的顰眉觀音(Bhrukuṭi),她之所以「顰眉」乃是為了調伏難以降伏的無明眾生,「顰眉觀音」雖然忿怒顰眉,內心是充滿慈悲,她不忍愚痴眾生沉淪苦海,憐憫無明眾生而以蓮華面忿怒而顰眉,現大力威猛,令愚痴眾生怖畏而皈依正法,即如《理趣經》的一切法平等最勝出生般若理趣云『所謂欲無戲論性故,瞋無戲論性;瞋無戲論性故,癡無戲論性;癡無戲論性故,一切法無戲論性;一切法無戲論性故,應知般若波羅蜜多無戲論性。金剛手!若有聞此理趣,受持讀誦,設害三界一切有情,不墮惡趣,為調伏故,疾證無上正等菩提。』在日本密教中她的密號為『降伏金剛、定慧金剛、除障金剛』。
顰眉觀音(Bhrukuṭi)是怖畏諸金剛的女尊,她由觀音的怒容皺眉(Bhrukuṭi)所生,就如「迦哩(kāḷī)」從難近母的怒容皺眉(Bhrukuṭi)所生,毘俱胝觀音的原型也正是女神教的「迦哩(kāḷī)」,毘俱胝觀音與「迦哩(kāḷī)」相同乃三目四臂忿怒之女尊,她的別名是『Sarva-bhaya-trāsani』即令一切凶惡者(令人害怕的人)皆感到恐懼的女尊,《大日經疏》又解釋此名,Sarva-bhaya為一切恐怖,trāsani亦是恐怖,於一切恐怖之中,又以恐怖而恐怖之, 令彼退散也如見不調伏者,又以剛強殘威勢而降伏之,令不得為非也。風輪為黑色即與摧滅一切的「迦哩(kāḷī)」相應,形色為半月輪則形同「顰眉」。
眉上至頂為「空輪」──大樂(Mahāsukha)
『佉(Kha)』為空輪,加持『頂』。『頂』也就是頂髻(Uṣṇīṣa)亦即髻猶如冠的「髮冠(Keśamukuṭa)」,如《大日經疏》說明毘俱胝觀音(即顰眉觀音)的髮冠模樣與大日如來髮冠相同,此外在大日經就有代表「頂髻」的佛母「最勝佛頂(Vijayoṣṇīṣā)」 。
西藏密教行者主張:「嬰兒臨產時,頭部必須先經過變形才能從胎藏通過母親的產道,因此,胎兒的頭蓋骨都有三塊。 在生產過程中,這三塊頭蓋骨會在子宮收縮的壓力下移位,讓頭部變長,成為圓錐形,而不是球形, 以此縮短頭圍,讓頭部小到足夠穿過產道。一旦離開子宮,這三片頭蓋骨又會慢慢重新調整位置,恢復正常形狀。 嬰兒出生後第一個星期,這三片頭蓋骨交匯的地方(位於頭部正中)摸起來都非常柔軟。 在人的一生中,這都將是一個特殊而又充滿靈力的區域,密教修行者在觀想中也會利用到她。 成佛之後,這裡也同樣充滿靈力。一旦修得菩提果, 佛陀就如佛母所誕之赤子般,這個地方就會向上突起,形成一個「頂髻(uṣṇīṣa)」。佛頂尊勝佛母(Uṣṇīṣa-vijayā)的名號就是由此「頂髻(uṣṇīṣa)」而來,如來在說甚深佛法時,就會由自己的肉髻發出光明說法。空輪之種字代表代表「女陰的陰道」,而「陰道」即是「產道」,因此可知『佉(Kha)』為空輪,加持『頂』的理由。
梵語「kha」,有空的意思,如女陰之內的「空(kha)」而有「快樂、幸福」的意思,若在此梵字前綴「Su(妙)」而為「妙(Su)空(kha)」即是極樂的梵語「Sukha」,此極樂的意義就如《理趣經》以「男女夫妻恩愛的家庭生活」的十七清淨句,闡述因為般若波羅多而得到「大樂(Mahā-Sukha)」之般若波羅蜜多理趣。在金剛頂瑜伽十八會的第十五會『祕密集會瑜伽』,「頂輪」就稱為「大樂輪(Mahāsukha-Cakra)」,又『祕密集會瑜伽』乃大日如來在喻師婆伽處所說會,不空三藏說明:「祕密集會瑜伽,於祕密處說,所謂喻師婆伽處說,號般若波羅蜜」,所謂「喻師婆伽處」即「yoṣidbhageṣu,也就是「女性之生殖器內」,也就是佛母般若波羅蜜多(Prajñāpāramitā),而證得「空性(śūnyatā=kha)」的「大樂(Mahāsukha)」。
「空輪」代表所作諸成就而為「即身成佛」,在金剛頂瑜伽十八會中代表「空大」的佛母為「金剛界佛母(Vajra-dhātv-īśvarī)」亦名「金剛界自在母(Vajra-dhātv-īśvarī)」,金剛界曼荼羅即由她所出生,因此空輪即虛空曼荼羅等同於金剛界曼荼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