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水天宮「事始め限定御朱印」

水天宮

在子年的最後一個月,新的一年丑年即將來到,新舊交替的這段時日,水天宮於神札所擺飾子年生肖鼠與丑年生肖牛的裝飾品。在準備正月行事的「事始め」至正月期間,水天宮的巫女將頒布參拜者印有子年生肖鼠印與丑年生肖牛的「事始め限定御朱印」。

水天宮的祭神之一安德天皇,他在平家覆滅的源平合戰最後一戰「壇之浦之戰」投海自盡,誠如『平家物語』之歌所云:『祇園精舍之鐘聲,有諸行無常之響;沙羅雙樹之花色,顯盛者必衰之理。 驕奢者不得永恆,彷佛春宵一夢;跋扈者終遭夷滅,恰如風前微塵。』驕奢跋扈不可一世的平家最終也是敗壞,如風前的塵土,當今殘害言論自由囂張跋扈的菜陰文政府,也以敲響喪鐘而臨死其不遠矣。

當時年僅八歲的安德天皇在壇之浦大戰,平家戰敗後,帶著神璽(八咫瓊玉)與天叢雲劒皆隨投海自盡,據《平家物語》所言,只有八咫瓊玉被打撈回返,天叢雲劒就此遺落。有趣的是,在《平家物語》記載「安德天皇」是「八岐大蛇」的轉世──「從前素戔鳴尊在出雲國的簸川上游砍殺的那條大蛇, 非常喜愛那柄寶劍, 因此,按其八首八尾的八字顯示其神驗, 在人皇八十代之後化為八歲的天皇,令其取回寶劍,沉於海底了。」如此,年僅八歲的安德天皇與伊吹童子一樣乃八岐大蛇的轉世。


《太平記》則記載由於天皇失去天叢雲劒的守護而失去威權,被武家所欺凌。面對皇室失去御稜威之情況,伊勢神宮所祭祀的皇祖神太陽女神天照大神(太陽女神)看不下去,而向龍宮敕令將天叢雲劒交出來,龍神不敢怠慢,將沉沒海底而被龍神所得的天叢雲劒沖上伊勢國的海岸, 話說此書記載天叢雲劒本就是太陽女神天照大御神所擁有,只是往昔女神不慎將天叢雲劍從高天原掉落至地上,而被八岐大蛇所吞沒,因此素戔鳴尊斬大蛇獻神劍給予姊神,其實只是物歸原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