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雪山醍醐寺
「深雪山(みゆきやま)醍醐寺」為真言宗醍醐派的總本山,開山祖師為理源大師「聖寶」。「聖寶」是真雅(弘法大師的胞弟,弘法大師的十大弟子之一,東寺長者)的入室弟子之後亦師事「真然(空海之甥,復興高野山金剛峯寺者)」,盡得弘法大師直傳的法流。「聖寶」最初跟從真雅出家,後來遊學三論、法相、華嚴等顯教宗派,再歸真雅之門,鑽研並苦修真言密教。他平素敬慕日本修驗道開祖役小角(役行者),決意學習役行者的精神,跋涉靈山御岳,一路苦修苦練,並且為了有利山岳修行者之便而開闢金峯山、在吉野川設置渡船裝備,興起僧俗一體的修驗道、修孔雀王母密法、祭祀藏王權現,開了真言宗的修驗道之基。
貞觀十六年(874年),理源大師「聖寶」在山城宇治郡的「深雪山(みゆきやま)」得到靈泉,泉水味美如甘露之醍醐味,因此深雪山又名醍醐山,「聖寶」在深雪山建造草庵,供奉准胝和如意輪兩尊觀音像為本尊的修行道場。這就是醍醐寺的前身,在貞観18年(876年)建造了供奉准胝觀音的准胝堂與供奉如意輪觀音的如意輪堂,後來聖寶以法驗贏得醍醐、朱雀、村上三位天皇及朝野的尊信,依照醍醐天皇的願望於延喜七年(907年)又建造了藥師堂。直至五大堂落成,便完成了深雪山上醍醐寺的寺院建築。延長4年(926年)於深雪山(醍醐山)山麓,建造了釋迦堂,而後天歷五年(951年)五重塔的落成,算是完成深雪山山麓的醍醐寺的寺院建築,深雪山上的醍醐寺稱為上醍醐,深雪山山麓的醍醐寺則稱為下醍醐。此後,醍醐寺作為真言宗小野流派的中心寺院在佛教史中佔有重要地位。不僅如此,醍醐寺與政治權力中心的人們也有密切的關係。例如,代替藤原一族掌握了大權的權門源浚房家族的人連續幾代都是醍醐寺的主持。並且,在主持勝覺(俊房之子)的時期,山上和山下所有的寺院建築都得到了徹底修繕。永久三年(1115年)建造了三寶院,由此確立了醍醐寺發展的基礎。
真言宗小野流派
理源大師「聖寶」表金剛界,本多法界而行初金、後胎之灌頂,而為小野之祖。小野自聖寶、觀賢、淳祐、元杲、仁海(小野曼荼羅寺祖)、成尊次第相承,成尊之弟子二人,成「小野三流」與「醍瑚三流」之祖。小野三流,至秘密極位雖大同,而非無小異,又以甲乙不互傅密印,行執亦小有異,故分派別醍醐三流。於秘密之灌頂,豎立三重,以第三重之大不二為宗極。雖大同無異,而以甲乙互有不傳之秘訣,行孰亦省異點,遂分派別,然六流皆總稱小野(小野六流)。其支流更分三十六也。又野山之明算上人,從小野成尊傳法,別起一派曰中院流。中院流在小野六流外,不列流。醍醐三流之宗極為「法法界」,示金剛界之智為能入之門,脩證大悲胎藏之理而會於本覺之義,故行初今後胎之灌頂。
密教本覺之宗義乃論論萬有諸法,棋布宙合,蕃變無垠;即近至吾人的一舉一動、一語一默,無論善、無惡、無論無記,究其實,悉住於本不生際!本有常住,皆自心本具之功德。男女之戀愛者,是本有之具德;貪欲瞋恚者,也是本有之具德;十善十惡,亦悉本有之具德;而無一可斷,如此,將孰取孰舍呢?一切諸法皆法界曼茶羅。一切眾生之語默動作,皆法身如來之三密。如此一來,又何脩而何求呢?雖然在於凡夫,則以其無始以來妄念妄執之染覆.昧本覺之光明,遂至曼茶羅之德相不能開顯;而自心本具曼茶羅之莊嚴,竟淪棄為生死屋里之閒家其;以是之故,窘逐於業煩惱之羅剎,漂流生死大海,路碰三途惡路,而無有出離之緣;成闡提必死之人,而不自知。今始覺矣,發心脩行,志於開顯本有之德相、木覺之曼茶羅,然而當其未開顯之時,以凡夫之罪惡三業,不但不得云功德不可舍而已,毋寧說惡、不善法之不可不捨;至於機緣之已熟也,由於毘盧遮那之加持力,無明之妄執遣除,自心本具的曼茶羅開顯,於法身的三密得自在,則男女情愛,現金剛薩埵五秘密之曼荼羅,瞋恚現大聖不動之曼茶羅;貪欲現愛染明王之曼荼羅;周遍法界,廣利益一切眾生!
雖探源本有,而實具脩生;其真意在於實踐轉迷開悟的觀行,「大悲胎藏生曼荼羅」為開顯本有理平等之曼荼羅,於本有脩生之中,為有情本有性德之曼荼羅,理智之中,代表「理」而為法界體性之六大即地、水、火、風、空、識,因此中台蓮華八葉院為曼荼羅之總體,即「蓮華曼荼羅」,「大悲胎藏生曼荼羅」的主尊大日如來為「理法身」;「金剛界曼荼羅」為開顯脩生顯得之智分別曼荼羅。因此為始覺脩生之曼荼羅,理智之中,代表「智」而為「法界體性智」與此智所攝「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合為五智,此曼荼羅以一大金剛輪為總體,又以代表菩提心之月輪為標幟,因此稱為月輪曼荼羅,「金剛界曼荼羅」的主尊大日如來為「智法身」。「智」為能證,「理」為所證,能所具泯,理智不二,胎金一如,以「深雪山(みゆきやま)醍醐寺」為總本山的「日本密教真言宗醍醐派」,以金剛界之智(五部之智慧)為能入之門,脩證大悲胎藏生之理(六大)而會於本覺之義,顯明金胎次第。
深雪山醍醐寺准胝堂
深雪山醍醐寺的准胝堂為西國三十三所観音霊場第十一番札所,本尊「准胝觀世音菩薩」,她也是「佛母尊」,在此全稱她為「准胝觀音佛母」。理源大師「聖寶」於准胝堂行持准胝觀音佛母法,庇佑醍醐天皇之妃藤原穏子接連順利妊娠並平安產下二子,即後來的朱雀天皇、村上天皇。
「准胝觀音佛母」的梵名為「Cuṇḍī」或是拼寫為「Cundī」、「Chundī」,此梵名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Caṇḍī」之名,Caṇḍī是激情、情慾強烈的意思,女神「Caṇḍī」是宇宙根源之力量・萬物之母「Ādi Parāśakti(最高原始性力)」,也是戰女神「難近母(Durgā)」之化身亦等同「大自在女神(Maheśvarī)」,在「女神教(shaktism)」的造像中她為十八臂的形象,手持各種武器,密教的十八臂「准胝觀音佛母」即源自於她。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印度女神教的十臂准胝,亦為難近母)
密教中「准胝觀音佛母」亦名『七俱胝佛母(Saptakoṭibuddhamātṛ)』,於日本密教得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中她是佛母院(遍知院)的三尊佛母之一,她是蓮華部族之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母(Pāndara-vāsinī))』為不二一如之女尊。『白衣觀世音母(Pāndara-vāsinī)』依善無畏的《大日經疏》又名『白處(Pāndara-vāsinī)』也就是『最白淨處(Pāndara-vāsinī)』即「清淨無垢的白蓮華(Puṇḍarīkā)」隱喻「清淨無垢的女陰胎藏」,由她出生慈眼普觀一切眾生的蓮華部族(觀音尊),她是「觀音母」以及「蓮華部母」。
『白衣觀世音母(Pāndara-vāsinī)』也代表「清淨菩提心」也就是眾生本來俱足的「般若波羅蜜心」而與『白衣觀世音母(Pāndara-vāsinī)』一如不二之女尊『七俱胝佛母(Saptakoṭibuddhamātṛ)』代表《理趣經》所云『一切法自性清淨故般若波羅蜜多清淨』。 「七倶胝佛母(Saptakoṭibuddhamātṛ)」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體態面容如妍麗美妙的天女,雙乳豐滿高聳顯佛母哺育佛子之德,肌膚與白衣觀音同樣為黃白色,結跏趺坐於蓮花上,身佩圓光,上身與下身著白色輕縠衣,如天女有有天衣、角絡、瓔珞、頭冠等莊嚴,十八臂皆著螺釧,面如難近母(Durgā)有三目,她的密號為最勝金剛、降伏金剛,乃是從難近母(Durgā)降伏惡魔之神話而來。
「十八手臂」代表以「十八空(astādaśa śūnyatāh)」空去一切無明煩惱,令愛染成為大樂的般若波羅蜜多。額外補充,金剛秘密曼荼羅的十六尊女尊即一切如來心祕密之十六尊女性菩薩,也就是金剛界十六菩薩之女尊,也代表「十六空」,空去無明煩惱而顯真如自性光明,金剛頂瑜伽密教中「女尊」即代表「空性(śūnyatā)」、「真如(tathatā)」。
日本真言密教教相之『本有』即依蓮華部之部母所表『一切法自性清淨故般若波羅蜜多清淨』而開展,日本密教高野山之權田僧正述本有學派之說:『論萬有諸法,棋步宙合,番變無垠;即近吾人的一舉一動、一語一默,究其實,悉住本不生際;本有常住,皆自心本具之功德。男女兩性之戀愛者,是本有之具德;愛染慈悲也是本有之具德;而無一煩惱可斷,一切諸法皆法界曼荼羅,一切男女之語默動作,皆法身如來之三密。』在中國佛教華嚴宗的顯密圓通成佛心要,尊崇准胝觀音佛母 乃出生「毘廬遮那佛」之佛母而為華嚴宗之密法修行本尊,准胝觀音佛母即為「一真法界」的『真如(Tathatā)』。
「准胝觀音佛母」的種子字為『(bu)』代表菩提,也就是一切智智,凖提觀音佛母等同於一切如來母般若波羅蜜多(Prajñāpāramitā)乃是真實智與一切法實相的本性(能所一如),在她是感應甚強、對崇敬者至為關懷的慈母尊, 她的福德智慧無量,功德廣大、感應至深,滿足眾生世間、出世間的願望,無微不至的守護眾生。 入準提佛母觀音的三摩地(samādhi)所產出大明(Mahāvidyā)令三世無量持明者得以成就無上菩提果, 對於現世利益如聰明智慧,辯論勝利、夫婦相互敬愛、使他人生起敬愛、增進人際關係、求得子嗣、延長壽命、 治療疾病、滅除罪業、祈求降雨、脫離拘禁以及遠離惡鬼、惡賊之難等等,種種的祈願,無不滿足。 此準提觀音佛母的三摩地(samādhi)所產出大明(Mahāvidyā)即「準提真言」:『Namaḥ saptānāṃ samyak saṃbuddha koṭīnāṃ tadyathā: oṃ cale cule cunde svāhā.』
《瑜伽密續》云:「七俱胝如來,三身贊說。准提菩薩真言,能度一切賢聖。若人持誦,一切所求,悉得成就, 不久證得,大菩提果。是知准提真言,密藏之中,最為第一,是真言之母,神咒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