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松尾大社設置巨大繪馬

松尾大社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松尾大社於拜殿前設置巨大繪馬,高3.2公尺,幅長5.5公尺,繪有丑年生肖牛與松尾大社神酒的圖案。

松尾大社的後方接近松尾山,山頂的大杉谷祭祀著可謂磐石的岩石,這一帶也是古時候的神奈備。松尾大社之創建與秦氏有關。在西元五~六世紀時,至此定居的秦氏集團, 將松尾山的神視為同族的氏神崇奉。 後來,運用新的技術和文化從世該地的拓荒工作,例如,在桂川築堤防、 建水壩用水路(至今仍穿過神社境內),開墾為農耕之地,並發展絹織衣物等,對各業皆有貢獻。 該神社之祭神為「大山咋神」又名「山末之大主神」,為大年神之子。 『古事記』記載大山咋神,是代表山界之樁子的男神,另名為山末之大主神,是掌管山巔的偉大之神, 這位神明就是位於淡海國(後來的近江國,今滋賀縣)的日枝山及葛野的松尾 (後來的山城國葛野郡松尾神社,今京都府)那位拿著鏑矢的神。 傳說,「賀茂建角身命」的女兒「玉依比賣」在賀茂川(鴨川)上游嬉戲, 有支丹塗矢(塗成朱紅色的箭矢)順水飄了過來,玉依比賣拾起箭矢帶回家擺在床舖附近, 不久就懷孕了,後來生下的孩子就是「賀茂別雷神」。 由於賀茂別雷神的父親不明,賀茂建角身命對此十分擔心。 在「賀茂別雷神」成人禮的祝宴上,賀茂建角身命對賀茂別雷神說: 「請你的父親喝酒吧。」 把酒杯交給賀茂別雷神,於是賀茂別雷神將酒背朝天空舉高, 就這麼飛到天上去了,因此得知賀茂別雷神是雷神之子。 而有一主張賀茂別雷神是大山咋神之子。

文獻記載,大寶元年(西元七O一年),秦忌寸都理(渡來的秦氏人之一)在山麓蓋了神殿,從山上遷移了神靈。 松尾大社與秦氏的關係極深,長期以來,秦氏都是松尾大社的社家。 秦氏的造酒技術甚優,因此自室町以後,該社亦以造酒之神深受尊崇。隨平安遷都,松尾大社與賀茂神社(現在的上賀茂社與下鴨神社)皆為王城鎮護之社。並稱為「賀茂の厳神、松尾の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