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白衣佛母
好久沒前往木柵貓空樟山寺參拜觀世音菩薩,參拜觀音菩薩時,發現以往認為是白度母(Śvetā-tārā)的度母像,並無七眼!?問過寺方才知這尊石雕佛像並非「白度母」而是觀音母「白衣觀音(梵語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
她與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部母「白衣觀音」同樣為右手施「與願印」,左手持「蓮華」,身穿天衣、坦露豐滿胸乳而結跏趺坐。
「與願印」的梵語為「Varada Mudrā」又譯名為「授予印」,白衣觀音的施「與願印」的右手掌中妙不可思議生成如意寶與甘露,慈悲施予滿足一切心願;左手持蓮華代表大慈悲愛染與覺智,救度眾生脫離苦厄而皆成正覺。
白衣觀音的肌膚依諸多密教經續儀軌之相異記載而有不同之膚色,如「白黃色/淺黃色」、「白色/秋月色」、「紅色」,其中白衣觀音因為在金剛頂瑜伽密教配屬「蓮華部母」、「火大」、「愛染慈悲」而為紅色膚色,尤其在西藏密教中白衣觀音之膚色多為「愛染紅色」,在中國漢地與日本的白衣觀音的膚色則主要為「白黃色」、「白色」。
關於「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的譯名,菩提流志(562~727)在《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卷》將她譯名為『白衣觀世音菩薩』、『白衣觀世音母菩薩』、『白身母菩薩』、『白身觀世音母菩薩』、『白衣菩薩』、『白衣觀音母』;不空(705~774)在《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將她譯名為『白衣觀自在』,在《攝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經計一法軌》譯名為『白衣觀世音菩薩』,在《金剛恐怖集會方廣儀軌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則譯名為『白衣母』;天息災(???~1000年)在《一切如來大祕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羅經》將她譯名為『白菩薩』、『觀音』;施護(?~1017年)在《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祕密大教王經》與《一切祕密最上名義大教王儀軌》則將她譯名為『白衣菩薩』;法護(963~1058)在《佛說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經》將她譯名為『聖白衣觀自在菩薩』;沙囉巴(1259~1314)在《佛說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將她譯名為『白衣母』。從以上譯經師對「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的譯名,可知她覆於肌膚上之衣色為白色,此外善無畏(637 ~735)所翻譯的《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則將她譯名為『白處』、『白住處』,並解釋她的名字是因為「此尊常在白蓮花中,故以為名」,至於她的服飾,記載如下:「戴天髮髻冠。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素衣也就是白衣,清楚記載她身穿純白的衣服。然而在西藏密教中白衣觀音之造像,往往並非是身穿白衣,如下圖清朝紫禁城的佛堂之一的梵華樓內「pāṇḍara-vāsinī」的唐卡,白衣觀音就非身穿白衣。
西藏寧瑪派的上師慈誠羅珠堪布(1962~)就解釋說白衣觀音(白衣佛母)不一定要穿白衣。在藏密無上瑜伽中白衣觀音(白衣佛母)與阿彌陀如來相媾成歡喜自在的「男女雙身(Mithuna)」。
觀音母・白衣觀音亦有別名『Sukhāvatī』,此梵語中的『Su』是『妙』的意思,『khā』是如女性生殖器內的『虛空、空間』而有『快樂』與『幸福』的意思,『vatī』是『擁有~的女性』,因此『Sukhāvatī』是「擁有妙樂女性」,這也是西方極樂世界之梵名,白衣觀音的「體內」也就是「蓮華胎藏世界(padma-garbha-loka-dhātu)」即為極樂世界(Sukhāvatī),眾生在她的胎藏世界內,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究竟必至,一生補處,因此蓮華部母白衣觀音即為出生諸佛的佛母,這就是極樂世界的秘密義,又「阿彌陀如來」本身亦在白衣觀音之胎內(女性生殖器中)的「極樂世界」,此即金剛頂瑜伽密教所云「如來在『女性生殖器之中(yoṣidbhageṣu)』」的真義。蓮華部母白衣觀音即為「阿彌陀如來」的「Śakti(有能、性力)」,也就是阿彌陀如來一切能力(願力)的來源,阿彌陀如來之所以能成就本誓願乃至成就無上菩提果皆是因為「白衣觀音」的緣故,阿彌陀如來若失去了她則淪為毫無作用的「無能(A-Śakti)」之狀態。因此在藏密大幻化網的《中陰救度密法》中阿彌陀如來即擁抱觀音母白衣觀音而呈男女相媾之姿,中陰狀態的亡者認識出觀音母白衣觀音發出的妙觀察智之紅光,即入她胎內的極樂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