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民國一零九年元旦松山慈祐宮初詣


中華民國一零九年元旦前往松山慈祐宮初詣,參拜大慈大悲觀音媽與天上聖母媽祖此二尊大慈悲女神,皆為我們的祖先從中國大陸帶來的信仰,兩岸華人共同的信仰文化。台灣人普遍所崇信的大慈大悲觀音媽源自中國大陸浙江「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之信仰」,其信仰始於唐代香山妙善觀音演變為以大陸沿海普陀妙善觀音作為主體,同時江浙一帶相繼出現如魚籃觀音之相關戲曲創作,而魚籃觀音平易近人的庶民婦女形象塑造與傳說,使得南海普陀觀世音菩薩信仰更近一步貼近沿海庶民大眾予以救濟。

觀世音菩薩以甚深悲憫之心「慈眼視眾生」,她於眾生苦惱死厄之際能做依恃,故為人人所親賴愛敬之慈母,不分男女老少,又觀音媽具有救護海難庇佑海上安全的威神之力,所以我們的先祖自明清時代從中國大陸移居台灣,就祭祀南海觀音媽與媽祖以求加持庇護能順利渡過台灣海峽,並從此奉為村里、家族守護女神。


媽祖與觀音同為守護航海之女神,媽祖原為地方之巫女神,然隨著東南沿海經貿航運及對外交流往來航行的興盛,她的海洋女神地位日益顯著,逐漸脫離地方巫女神格局,終至躍居為全國所尊奉之女神,過程中,媽祖與觀音媽二女神實為一如之說便發揮促進神格轉型之重要作用,且裨益湄洲媽祖聖靈道場的建構,媲美浙江普陀觀音道場的神聖與神威。是故,就觀音與媽祖的這層關係而言,湄洲媽祖道場可說是普陀觀世音的另一座女神分靈道場,是普陀觀音信仰圈的再擴大延伸。同時觀音大威神力亦得以藉由媽祖信仰的傳播盛行更加普遍深入沿海各地。而觀音媽祖的並陳合祀,不僅使觀音護守東海與東南沿海海域之海洋女神威力加倍坐大,且二女神合體共祀的觀音媽聯,及民間的觀音媽等猶如家人般的親暱稱呼,在在顯示觀音信仰普及台灣民間而滲入人心之實態。

松山慈祐宮與中國大陸的媽祖宮廟彼此保持交流並且支持國民黨,現在菜政府通過反民主自由人權的反滲透法,令兩岸宗教交流蒙上綠色恐怖陰影,我也在此祈求觀音媽與媽祖庇佑韓國瑜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令人民能活在耀眼青空的自由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