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梵華樓的白衣佛母(白衣觀音)像

Pāndara vāsinī


Pāndara vāsinī」之漢語譯名為『白處尊』、『觀音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上圖為清朝紫禁城的佛堂之一的梵華樓[註1]內「Pāndara vāsinī」之唐卡,她的肌膚為象徵慈悲息災的白色,頭戴五葉冠,高髮髻,耳後有束髮繒帶,慈眉善目的女尊。眉間有白毫,頭後有綠色圓形頭光。袒露乳房,雙乳豐滿代表滋養眾生福慧資糧,肩披橙色帛帶,乳前斜披紅色絡腋,下身著兩層裙,外裙為綠邊亮黃色,內裙為紅色,配飾耳璫、項鍊、臂釧、手鐲、腳鐲。雙手執象徵出生菩提心的開敷蓮華莖,清淨妙法白蓮華置於左肩。右舒坐於單層覆蓮華底座上。身後有內藍色,外黃色圓形身光,繪金色光線。
蓮華部母「Pāndara-vāsinī」她的名字中的「vāsinī」具有「以.....為住所之女尊」、「將......作為衣服穿著之女尊」、「以.....作為蔽身之女尊,名字中的「Pāndara」為「淨白之菩提心」、「出生一切如來的蓮華智」、「自性清淨心」、「白淨識(無垢識)」、「明光心」之涵義。
若要圓滿明白「Pāndara-vāsinī」的名字之深意,可從印度的《自在奧義書(īśa upaniṣad) 》來理解,此奧義書首句就言自在主以『宇宙萬有』為『住所』、『衣服』、『蔽身』,寓意『自在主為宇宙內在主宰之精神本體』[註2],因此,蓮華部母「Pāndara-vāsinī(白衣觀自在)」的意思就是指她為「淨白之菩提心」、「出生一切如來的蓮華智」、「自性清淨心」、「白淨識(無垢識)」、「明光心」之內在精神本體之女尊,所以她能出生蓮華部諸觀音尊乃至一切如來。又依《大日經》言菩提心就是一切智智,因為一切智智就本就存於自心之菩提心中,所以「Pāndara-vāsinī(白衣觀自在)」就是一切智智(sarvajñāna-jñāna)而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一如不二。
此外,在清朝紫禁城的佛堂之一的梵華樓有一尊「白依佛母(Pāndara-vāsinī)」之佛像,如下圖。

此白衣佛母為一面五目度母二臂,面上三目,雙手掌心中各有一目,左手執蓮華,右手施與願印,蓮華底座刻「白衣佛母」,她的造像與七慧目白度母相似,差異在兩腳掌沒有雙目。白衣佛母的五目即五智眼之普眼蓮華,五智眼分別是「佛眼」代表「法界體性智」、「金剛眼代表大圓鏡智」、「寶眼代表平等性智」、「蓮華眼代表妙觀察智」、「羯磨眼代表成所做智」,又在印度宗教文化中「眼」也是「女陰」的隱喻,因此代表出生「五部諸尊」。

------

註1:梵華樓,位於寧壽宮區東北端,是清朝紫禁城佛堂之一。至今保持著乾隆時期原貌,建築完好、文物陳設齊整,是清宮佛堂中一種重要模式。現存文物有佛像、唐卡、法器、佛塔等1058件,以六品佛樓的形式把顯宗、密宗四部祭祀的壇場完整地表現出來,是研究清代宮廷藏傳佛教文化形態的標本。

註2:參照徐梵澄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五十奧義書》p349之註解1。

參考書目

《印度密教》,薛克翹,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ISBN 978-7-5202-0091-2

《密教の神々 その文化史的考察》,高野山宝善院住職佐藤任,平凡社,978-4582766738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大日經疏)》, 唐 ‧ 沙門一行阿闍梨 新逍遙園譯經院

《印度諸神的世界-印度教圖像手冊》,施勒伯格著 范晶晶譯. ISBN 978-7-5475-0892-3

《密宗道次第廣論》,宗喀巴著、法尊譯,新文豐出版社ISBN 978-957-17-1628-8

《五十奧義書》,徐梵澄譯,新華書店 ISBN978-5004-1459-9

《宇宙、身體、自在天》,黃柏棋,商周出版 ISBN 978-986-477-285-8

《梵華樓藏寶‧佛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藝術家 ISBN978986282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