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鹿島神宮拂煤神事

鹿島神宮

12月1日鹿島神宮舉行年末例行之神事「拂煤(すす払い)」。

將累積一年的塵埃擦拂乾淨。 在巫女與神職進行御祓後,使用貼有鳥羽和奉書紙的的煤竹條擦拂高17公尺的樓門。

鹿島神宮的祭神為「建御雷神」,在『古事記』奉高天原女王天照大神命令「平定」豐葦原中國,

「建御雷神」從高天原降臨出雲國稻佐濱,盤腿坐在十拳劍(即布都御魂劍)威嚇大國主命,

坐在劍尖上即「建御雷神」為象徵「劔鋒/劔刃威力之神」。「建御雷神」逼迫大國主命將葦原中國讓給天津神,

不願意讓國的大國主命之子「建御名方神」舉著千引之石向「建御雷神」挑戰。

當時「建御名方神」所舉這塊千引之石,就是稻佐濱之「つぶて岩」。

根據『古事記』記載大國主讓國的條件為天津神必須為自己建造天之御舍,

「建御雷神」接受大國主命的條件,所建造之宮殿即現在所稱之出雲大社,

大國主命就此隱退於「百不足八十坰手(ももたらずやそくまで)」。

《日本書紀》本文中大國主未提出建造宮殿之條件就同意讓國隱去百不足八十隈。

從此豐葦原中津國就由天照大神之子孫治理ˋ,

並由天照大神的第二子天穗日命及其子孫負責祭祀大國主命而世襲出雲國造。

在稻佐濱之東邊有一出雲大社境外攝社-因佐(いなさ)神社,いなさ即稻佐之意。

其祭神就是與大國主命交涉讓國之「建御雷神」。

祭祀平定國土之神的鹿島神宮從創立以來,就與香取神宮同為大和朝廷的前線基地,對抗蝦夷族人。

鹿島神宮又被奉為武神,自古受到皇室與藤原氏的崇敬,

自鎌倉時代以後更不斷受到朝廷進獻的神殿、樓門、寶物、神領。

日本各地武術道場亦設置神棚祭祀「鹿島神宮武甕槌大神」與懸掛寫有神名之掛軸以庇佑武道昌隆。

順便一提,剣道流派-「鹿島新當流」,

傳說乃是源於鹿島神宮祭神「建御雷神(建布都神)」所傳授,而領會所謂的「韴霊之法則」。

 

「韴霊」就是「ふつのみたま」即砍斷東西之劍刃(=ふつ)的魂(根源),

鹿島神宮除了能守護武運、換言之,就是領會如何斬斷眼前之物的法則而展現「神妙之劔一術」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上所提鹿島神宮與香取神宮同為大和朝廷對抗夷族之前線基地,

練習練習巡洋艦香取之名就取於香取神宮之名。

她的妹妹香取型練習巡洋艦二番艦「鹿島」取於鹿島神宮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