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馬郎婦觀音


    日本國滋賀縣東近江的 臨済宗永源寺派大本山之瑞石山・永源寺為了慶祝改元・令和年代的開啟而於今年11/11~12/1特別公開『馬郎婦観音樣(めろうふかんのんさま)』之法像。此馬郎婦觀音法像乃是由江戶時代的後水尾天皇之中宮「東福門院徳川和子(1607-1678年)」親手製作而寄進於永源寺。

(永源寺的馬郎婦觀音法像,她手持妙法蓮華經之經卷)
    馬郎婦觀音源於中國觀音信仰,唐代在開元三大士傳來真言密教,於是唐土盛行無上密法,即不空阿闍黎(705-774)翻譯之《 金剛頂經》所云:『奇哉自性淨,隨染慾自然,離慾清淨故,以染而調伏』、『奇哉一切佛,法金剛我淨, 由自性清淨,令貪染無垢』以及《理趣經》所云:『所謂妙適清淨句是菩薩位,慾箭清淨句是菩薩位,觸清淨句是菩薩位,愛縛清淨句是菩薩位,一切自在主清淨句是菩薩位,見清淨句是菩薩位,適悅清淨句是菩薩位,愛清淨句是菩薩位,慢清淨句是菩薩位,莊嚴清淨句是菩薩位,意滋澤清淨句是菩薩位,光明清淨句是菩薩位,身樂清淨句是菩薩位,色清淨句是菩薩位 ,聲清淨句是菩薩位,香清淨句是菩薩位,味清淨句是菩薩位。何以故?一切法自性清淨故,般若波羅蜜多清淨』、『設住諸慾猶如蓮花,不為客塵諸垢所染,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此外,善無畏(637 - 735)所翻譯的《大聖歡喜雙身大自在天毘那夜迦王歸依念誦供養法》以及不空所傳《毘那夜迦誐那鉢底瑜伽悉地品祕要》還有《真言密教的四部毘那夜迦法》:『記載觀世音菩薩化為天身,以美麗天女之姿體接近毘那夜迦(Vināyaka), 毘那夜迦一見到天女,婬欲熾盛,便撲上前去。此時,天女立刻對毘那夜迦提出要求: 「如果真想抱我,希望你能皈依佛法,擔任護法神」。於是毘那夜迦便當下同意了美女的要求,得以與美女擁抱交合而得大歡喜, 因此名為歡喜自在天(Nandikeśvara)歸順了佛法成為佛教護法神』開釋以男女情慾愛染作為開悟的殊勝方便法

     唐代宗大曆年間(766-779),陝西東部有一位『延州婦人』,據說乃是蓮華部主觀世音菩薩之化身,這名女子與任何上門求歡的男子性愛交媾,而凡是與她交歡的男子,於性慾得到究竟滿足就此不再慾求不滿而得清淨。這名女子二十四歲就離世,不明就裡的人們認為她是個好淫放蕩的女人,於是草草將她的遺體葬在路邊公墓,連喪禮也沒有。後來有位來自西域的密教胡僧來到女子幕前焚香禮敬,唾棄這名女子的村民紛紛詢問這名僧人,不知他為何刻意費心禮敬這個人盡可夫、淫蕩好色女人?這名密教僧人表示,這名女子的所作所為都是出於慈悲(即大愛染),還直言她的遺骨會串集如鎖鏈,因為那是菩薩(觀音)特有的跡象之ㄧ。開關一看,果然女子全身骨骸如鎖鏈般串連。正是與《金剛頂經》之金剛鎖(金剛愛縛)菩薩所云『奇哉一切佛,大堅金剛鎖,令諸縛脫者,有情利故縛』相應,這則傳說應要以真言密教之金剛頂瑜伽之法門來領悟。
     又過了十數年,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唐代佛教(密教)盛行,唐憲宗更是篤信佛教(密教),韓愈就看不過去而上「論佛骨表」勸諫而差點被賜死,然而陝西東部百姓無意學聽聞佛法。傳說在元和四年(809)或是元和十二年(817),有位年輕貌美的女子來到此地,男子皆為她的美貌所傾倒,紛紛求愛,女子表示願意嫁給能在一夜之間熟記《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人。 第二天早上,有二十個人達到這個標準,女子聲稱說自己無法同時嫁給二十人為妻, 所以請他們在熟記《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結果隔天早晨又有十多人通過女子的考驗。 女子再次請他們在三日內熟記《妙法蓮華經》,這次只有一名稱為馬郎的男子通過考驗。 於是,馬郎興高采烈地將女子娶回家中,怎料她一進門便表示身體不適,請求讓她在另個房間入內休息。但在觀禮賓客尚未離開之前,女子突然猝逝,遺體立即腐壞,不得不匆匆下葬。幾天後出現一名老僧,請馬郎帶他到女子墳前,並開棺發現女子的遺體為一串金鍊串成的骸骨,老僧於是告訴圍觀的群眾,這名女子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她來到此地是為了以佛法救渡眾生,從此當地居民信仰佛教,而此女子又於曾為馬郎之人妻,所以稱為馬郎婦觀音菩薩。並隨著馬郎婦觀音菩薩之信仰傳播,這些故事成為人們的普通常識,並且成為人們經常引用的成語典故。例如有位和尚問汝州(今陝西)風穴延昭禪師(887-973):「何為『法身(dharmakāya)』」禪師回答:「金沙灘馬郎婦」。
    馬郎婦觀音的故事後來又演變成魚籃觀音的故事,內容就如宋濂(1310-)1381魚籃觀音像讚序曰:『予按觀音感應傳,唐元和十二年,陝西金沙灘上,有一美艷女子,挈籃鬻魚,人競欲室之。 女曰:妾能授經。一夕能誦普品者,事焉。黎明能者二十。女辭曰:一身豈堪配眾夫耶? 請易金剛經。如前期。能者復居其半。女又辭,請易法華經,期以三日。唯馬氏子能。女令具禮成婚。 入門,女即死。死即麋爛立盡。遽瘞之。他日有僧同馬氏子,啟塚觀之。唯黃金鎖子骨存焉。 僧曰:此觀音示現,以化汝耳。言訖,飛而去。自是陝西多誦經者。」』所寫,此魚籃觀音也是闡釋宋代密教《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偈誦「譬如妙色蓮處泥常清淨,貪瞋癡本性無染亦如是。 所有一切法應如是觀察,諸法本清淨當滅諸煩惱。常在諸三昧成佛一切智,證如是法已是名觀自在。」之般若波羅蜜多理趣

   魚籃觀音是提著魚籃年輕貌美的少女形象,在印度文化中「魚」即「Mīna (मीन)」是形容美麗性感的女子, 如有著豐滿高聳乳胸並且能安產多子。在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中「度母觀音菩薩」即愛金剛,她住大悲解脫, 愍念無邊受苦有情 ,常懷拔濟施與安樂,手持持摩竭魚幢,以男女愛慾普縛眾生,未至菩提終不放捨,摩竭大魚吞啗所遇,一入口已更無免者。所以持此摩竭魚幢,而現其愛縛令眾生證得妙觀察智身。 又魚嘴在印度性文化也作為女性性器官和陰道的象徵。從此處就可知魚籃觀音所提之魚籃內所裝的的魚是作為愛染大慈悲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