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彌勒菩薩聖誕


大年初一前往樟山寺、天恩宮、指南宮參拜,

如先前除夕提過台灣過年關之傳說,因觀音媽之庇佑而使台灣度過毀滅危機///

所以更要好好頂禮「淨極無暇大悲尊,無垢蓮華大慈母,慈眼悲憫護眾生,歸命頂禮觀世音」。

 

今天正月初一也是台灣信仰的彌勒菩薩聖誕。

彌勒梵語:「Maitreya」=「Maitrī(慈愛)+ik(者)」,意思為「慈愛者」而意譯為「慈氏」。

一說「Maitreya」源於吠陀神話的「Mitrá(契約神、友神)」為無縛女神Aditi之子,

作為古印度最高之女性原理的「Aditi」, 她生下了當時人們所認為的宇宙(太陽系)之諸神,統稱為「Aditya」

眾神之母無縛女神Aditi將自己的特質與能力全部轉移給她的兒子們「Aditya」。

「Maitreya」就是「Aditya」之一,從《梨具吠陀》中的跡象,「Mitrá」屬太陽神而與《阿維斯坦》的Mithra/Miθra一致。

「Mitrá」出現在黎明之前,也就是點燃在晨曦之前。

「Mitrá」與「Varuna」關係密切,在《阿闥婆吠陀》「Mitrá」於日出時現身, 而「Varuna」在黃昏時分現身,

二神在出現的時間上形成黑與白鮮明的區別; 在《梵書》中「Mitrá」被說成聯繫著白晝,而「Varuna」則是與黑夜相繫。

「Mitrá」的名字與契約、朋友有關。在印度《梨具吠陀》「Mitrá」指為朋友之神;

波斯古經《阿闥婆吠陀》Mithra/Miθra是一位契約之神,因此絕對遵守約定,厭惡背信忘義和欺騙的行為。

有趣的是與「Varuna」一樣,《梨俱吠陀》裡有時說Mitrá是Deva, 有時又說他是Asura;

由於Deva多為自然神,Asura多為抽象神, 似乎Mitrá分類為Asura更合理些。

伊朗的宗教系統則毫無疑問地把Mithra/Miθra歸類為Ahura(Asura在波斯古經中的對應)。

Mithra是「真實與秩序之神」、「萬物的創造者」、 「拯救人類的神」、「太陽神」,

在祆教則視為與Ahura Mazda同等的神。 波斯光神・太陽光神Mithra甚至之後被羅馬帝國最重要的宗教密特拉教奉為主神。

根據神話Mithra殺死象徵宇宙能量的牛(殺牛者),將它的能量釋放到世界中。

與基督教可說是當時羅馬人心中兩股並駕競爭的信仰勢力。

二者的不同在於基督教的傳統中,救世主是被殺者;在密特拉信仰裡,救世主卻是殺生者。

密特拉教最後因為在一場宗教霸權之爭當中,敗給了基督宗教而滅絕。

然而其影響力也流續至今,例如Mithra之誕生日定為冬至即「光開始重生之日」,

也成為基督教彌賽亞(Messiah)之誕生日即耶誕節之由來。

佛教源於Mitrá的「Maitreya」是個在未來救濟地上眾生而於將來成佛的菩薩,可說就是救世主(Messiah)信仰。

「Maitreya」目前仍在「欲界六天」之第四天「兜率天(Tuṣita=具有歡喜)」內院淨土說法,

直到釋迦牟尼佛涅盤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Maitreya」會從兜率天降世,

在龍華菩提樹成正覺而後於此樹下舉行三次傳法盛會(又稱龍華三會),

分別度化九十六、九十四、九十二億眾生,脫離生死輪迴。

「Maitreya」之信仰傳入日本後,人們遵奉Maitreya為救世主救濟末法時代的眾生。

談到日本的「Maitreya」菩薩像,首推京都廣隆寺的半跏思惟像。 Maitreya身坐台坐,右腳抬起,

右腳背放在左腳膝上,右手肘則靠在右腳膝上, 手掌頂住臉頰,做出若有所思狀。

奈良時代以前的「Maitreya」菩薩像多半都是這個形式。 其他當然也有各種坐像、立像,印相與持物也相當多樣化。

密教曼荼羅中的「Maitreya」菩薩都屬坐像,且大多右手持上有水瓶的蓮花枝。

此外,也有少數「Maitreya」菩薩像呈現如來形,外形彷彿就是一尊Maitreya如來像。

過去介紹過日本古來的山岳信仰,結合密教產生了所謂的「山岳曼荼羅觀」。

顧名思義,山岳曼荼羅就是將山岳視為一個曼荼羅。

早在奈良時代,日本也已存在類似的觀念,亦即觀世音菩薩的「普陀淨土」。

日本熊野的那智山、東北地方的月山、關東地方的日光,以及四國地方的足折岬都屬於此類聖地。

不過自奈良時代後期至平安時代之間,末法思想興起,「Maitreya」信仰開始流轉於民間,

原來的「普陀淨土」思想便逐漸轉而將山岳地形視為「Maitreya」說法的地點「兜率天(Tuṣita)」內院淨土,

更認為山岳是兜率天內院七寶宮的現世化現。也是因為如此修驗道之道場大峰山與彌勒信仰相應。

這個轉化過程,對「Maitreya」信仰的深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般認為兜率天的山嶽信仰代表著信徒一心嚮往死後往生兜率天,聽取Maitreya說法。

這也同時證明了當時民間相信;佛法效力將日漸減退,未來世界將越顯混亂, 亦即所謂「末法思想」。

當時人們祈求心靈平安的意識非常強烈。

在七福神信仰中有一布袋(ほてい)尊,原型為中國五代後梁時期之僧人契此和尚。

因常背負一隻布袋,又稱布袋和尚。

據傳契此和尚圓寂前留一偈語: 「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因此契此和尚即為彌勒(Maitreya)菩薩化身的說法便廣為流傳。

另外結合日本古有的常世信仰,相信彌勒現身時,會乘著船舟從大海彼岸(常世國)向人們行駛過來,

舟船裡載滿了盛裝著大米的米桶。沖繩便將豐作之年稱為彌勒世,還有迎接彌勒到來的舞蹈「赤田首里殿内」,

彌勒舞蹈就是表現彌勒菩薩乘著船舟向人們駛來的一種舞蹈。

在台灣的一貫道信仰中,則有所謂「五字真言」即「無太佛彌勒(就是最高佛彌勒)」還有結手印,

並主張彌勒佛是「無生老母」即將派來人間救劫度人的祖師,所以備受崇敬。

 
在大乘佛教相傳彌勒菩薩是唯識瑜伽行派的祖師,是《瑜伽師地論》、《究竟一乘寶性論》的作者,

因此在真言宗,彌勒菩薩之心性境界為「無緣乘心」、「他緣乘心」:所謂他緣乘者,謂發平等大誓,

為法界眾生,行菩薩道,乃至諸一闡提及二乘未入正位者。亦當以種種方便折伏攝受,普令同入是乘 。

約此無緣大悲,故名他緣乘。又無緣乘者,至此僧祇,始能觀察阿陀那深細之識,解了三界唯心,

心外更無一法而可得者,乘此無緣心而行大菩提道,故名無緣乘也 。此無緣乘心。

簡而言之,以八識、三性三無性之說和觀阿賴耶覺自心本不生的認識。

日本真言宗祖空海判十住心則說他緣大乘心,他緣與無緣同義,即以絕對之慈悲心救度眾生,法相宗屬此。

他緣與無緣同住於自他怨親平等之觀,悟真如平等度眾生界使歸入佛界也。正與法相宗所教相當。彌勒菩薩之內證法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