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伊勢神宮秋季神楽祭

伊勢神宮

伊勢神宮本月22日至24日舉行秋季神楽祭。

在伊勢神宮内宮神苑之特設舞台表演雅樂之「舞樂」,

雅樂根據演奏型態可區分為「管弦」、「舞樂」與「歌謠」。

管弦指的是單純以樂器演奏。利用笙、篳篥、龍笛等管樂器,箏、琵琶等弦樂器,

以及鞨鼓、太鼓、鉦鼓等打擊樂器來演奏。

舞樂是結合音樂的舞蹈。以來自中國的唐樂伴奏的舞稱為左舞,來自朝鮮半島的高麗樂伴奏的舞則是右舞。

歌謠是以雅樂樂器伴奏的聲樂,又可細分為國風歌、催馬樂與朗詠三種。

古代的日本原本擁有屬於自己的歌舞。直到五世紀至九世紀這段期間,

日本的歌舞與從支那或朝鮮半島傳來的歌舞融合,

雅樂便是集其大成。大寶元年(西元701年),朝廷設置了雅樂寮,雅樂至此更加成熟。

十~十一世紀,連貴族們都開始接觸管弦或舞樂,甚至自己進行創作。

就這樣,雅樂漸漸轉為具有優雅日本風格的一門藝術。

然而中世以降進入武士時代,在漫長的戰亂時期中日漸沒落荒廢的雅楽,使其復興的人便是豐臣秀吉。

統一天下之後,秀吉致力於復興皇室,並在其幫助之下,當時的正親町天皇與後陽城天皇收留了四天王寺(大阪)、

興福寺(奈良)與京都的奏者們,在宮中設立了三方樂所,德川將軍也保留了三方樂所,

讓曾經中斷的雅楽德以復興,演變為現今的雅楽。

22日這一天,在伊勢神宮内宮神苑之特設舞台表演「舞樂」,從淨化舞台的「振鉾(えんぶ)」開始,

緊接著是極樂世界的鳥飛舞姿態的「迦陵頻(かりょうびん)」(如照片)屬於「左舞」,

「迦陵頻」即「kalaviṅka(迦陵頻伽)」為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鳥而與Kinnari相似。

「kalaviṅka」在梵文原義是指印度的杜鵑鳥,後來引伸為如杜鵑鳥啼聲般美妙的聲音,

稱她們為「妙音鳥」、「好聲鳥」、「逸音鳥」、「妙聲鳥」。

正法念經曰:「山谷曠野,多有迦陵頻伽,出妙聲音,若天若人,緊那羅等無能及者。」

慧苑音義下曰:「迦陵頻伽,此雲美音鳥,或雲妙聲鳥。

此鳥本出雪山,在㲉中即能鳴。 其音和雅,聽者無厭。」

智度論二十八曰:「如迦羅陵頻伽鳥,在㲉中未出, 發聲微妙,勝於餘鳥,菩薩摩訶薩亦如是。」

玄應音義四曰:「羯毘,或言羯陵,或雲迦毘,或言加毘, 此皆梵音訛也。

此譯雲迦毘者聲,伽羅者好,名為好聲鳥也。」

可洪音義三下曰:「鶡鵯,正作羯脾也,或雲羯毘,或雲羯鞞,皆梵音楚夏耳。正言迦陵頻伽。」

探玄記二十曰:「迦毘伽鳥者,具云迦羅頻伽,此云美音言鳥。謂迦羅云美音,頻伽云語言。

謂雪山中,一切鳥聲,皆悉不及。又在卵中,即能出聲。」


在得觀自在王如來淨土曼陀羅中kalaviṅka為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鳥,又為「極樂淨土之鳥」。

「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

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 如是等法。

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在日本佛教視「迦陵頻伽」為極樂淨土之鳥,其造型即上身為人下身為鳥,相當於「天女」。

 在日本神道也有「天女(あまをとめ)」居住在常世國,常世可說就是「極樂淨土」。

雅樂「迦陵頻」的「kalaviṅka(迦陵頻伽)」所指就是「住在極樂淨土的半人半鳥的妙音鳥」。

由少女(或巫女)身著如靈鳥「kalaviṅka(迦陵頻伽)」之衣裝,手持銅拍子舞蹈。

此雅樂表演是作為奉納神明,感謝神恩祈願國家和平。

伊勢神宮内宮之主祭神即太陽女神天照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