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波除稲荷神社、築地本願寺、歌舞伎座

補上幾年前遊覽波除稲荷神社、築地本願寺、歌舞伎座。

波除稲荷神社的主祭神為宇迦之御魂神, 神社傳說女神令風浪平靜使得築地之工事能順利進行,

因此尊稱她為「波除」,之後崇敬為「除厄」女神。即「除去災難 突破波浪之女神」。

又,因為雲從龍、風從虎、獅子一吼萬物伏, 因此該神社奉納獅頭而為『つきじ獅子祭』之始。

(獅子殿)

築地本願寺乃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寺院,御本尊即「阿彌陀如來」。

淨土真宗乃「見真大師親鸞」所創。親鸞曾在比叡山修行天台宗,

然而為了求了悟「性」的問題,於比叡山南無動寺之大乘院,受如意輪觀音之告命:

「聽、聽,汝之願將獲得滿足。聽、聽,吾之願亦將滿足。」

於是親鸞離開比叡山前往京都的六角堂(天台宗紫雲山頂法寺,本尊為如意輪觀音)進行百日參籠。

第九十五日,天色將明之際,他獲得救世觀音之夢告。

救世觀音告訴親鸞,假使他因為前世因緣果報,必行女犯(男性和女性發生性關係,亦即交媾)之事,

觀音自身將化為玉女(如吉祥天女般完美的女人),置身受犯之側(即"被推倒"),

並於親鸞臨終之際,引導他進入極樂淨土。換言之,觀音不但沒有要人們棄斷「愛慾(rāga)」,

甚至表示如果人們一定要行女犯之事,那她就變成受犯的女人。

這顯示了觀世音菩薩無限的慈愛與果決的意志,更讓我們感受到高度的宗教情操。

對於親鸞來說,從「觀音將自身化為女人,來接受包容」得到的領悟就是「自然法爾」。

即將人類內心最深層的東西,視為「自然」。

親鸞所寫下『 自然法爾章』如此記述:『自然(じねん)之謂,

「 自 」乃「おのづからといふ(出於己)」,非行者之計,皆緣因得果也。

「然」之謂,「しからしむといふことばなり(緣因得果)」之謂也,

非行者之計,因如來之誓願也。』

因此對於親鸞而言與「觀音(女人)」之一體感,即是象徵著與「自然」的一體感,

將自身一切託付於如來之誓願(完全地依他力成就本願)

 
於帝都(笑)銀座途經「歌舞伎座」(東京都中央区銀座四丁目),

 不經想起「サクラ大戦4 〜恋せよ乙女〜」op這一幕~

太正16年(1927年)巴里華擊團降臨「歌舞伎座」 華麗登場!

影片中的「歌舞伎座」乃是於大正12年重建並歷經關東大地震後於大正14年重新開幕之樣式,

後來於昭和20年(1945年)遭受美軍空襲東京而焚毀。

我所見「歌舞伎座」早已非大正時代所留存下來的原貌,尤其在2010年拆除重建而於2013年竣工重新開幕。

至於歌舞伎乃源於出雲大社之巫女出雲阿國(いずものおくに),她是歌舞伎(かぶき)的創始者。



傳說她是出雲國松江鍛鑄師中村三右衛門的女兒,在文祿年間身為出雲大社巫女的阿國,

為了出雲大社的勸進(巫女為了募集神社的重建、修繕的費用,遊行於各地募款的行為,

在此據說是為了出雲大社的大殿修繕費),在各地巡迴演出,其舞蹈大受歡迎。

在1603年她在京都北野天滿宮的演出受到好評.

因此遊女紛紛模仿,最後演變成遊女歌舞伎,這是十分煽情的舞蹈。

「サクラ大戦4 〜恋せよ乙女〜」op巴里花組於「歌舞伎座(かぶきざ)」登場,頗有玩味之處。

如帝擊花組在位於帝都銀座四丁目的大帝國劇場表演歌舞劇,

巴里華擊團花組則於巴黎蒙馬特開業的夜總會「帕特黑貓劇場」表演歌舞,

每晚上演的舞蹈、香頌與魔術秀等如夢似幻、氣氛狂熱的多種歌舞表演,

均與「藝術之都・巴里」的名號相襯。來到這裡,將可享受宛如置身夢境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