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Ishtar的聖婚

古代的巴比倫信仰司掌大地豐饒的女神Ishtar,

在女神的神殿內,有稱為「聖婚」的特殊的祈求豐饒的儀式。

所謂的聖婚儀式是:女神降臨在女性神官身上,與國王結婚,以鞏固國王的王權及祈求豐饒。

巴比倫是古代社會中常見的農耕型多神教國家,不過對金星女神Ishtar的信仰特別強烈,

國王會在國家祭祀時和Ishtar的巫女結婚。

這種聖婚儀式在許多守護神是女神的國家都可以見到。

有些國家的巫女會實際成為國王的妻子,但也有只在祭祀時做一夜妻子的國家。

在巴比倫,這種聖婚儀式的要素特別強烈。

在習俗上,所有的女性都需在Ishtar的神殿作為巫女來侍奉女神。

到了一定的年紀之後,必須聚集在Ishtar的神殿中,和帶著捐款前來參拜的男性進行性交。

 

她們不能選擇對象,所有來到神殿的男性都是被神命令前來的「神的代理者」,

和他們性交是一種神事,也是一種成為女性的成人儀式(破處儀式)。

若因此懷孕,生下的孩子則是神之子,是神賜給地方全體的孩子。

雖然美貌的女子可以很快地找到對象,盡完義務離開神殿,但也有一直找不到對象的女性。

由於這個性交儀式會和獻給神殿的捐款同時發生,而且有些女性在儀式結束後會依然留在神殿,

作為巫女繼續和男性交媾,因此神殿巫女也被稱為聖妓或廟妓。

但以職業來說這不是「賣春」,而是和日本的歌垣或宵宮之夜很類似的,在「神聖空間」中聖媾儀式。

補充:筑波山之歌垣

鷲の棲む 筑波の山の 裳羽服津(もはきつ)の その津の上に 率(あども)ひて 

未通女(をとめ)壮士(をとこ)の行き集ひ かがふかがひに 

人妻に吾(あ)も交はらむ わが妻に 人も言問へ この山を 領(うしは)く神の 

昔より禁(いさめぬわざぞ 今日のみは めぐしもな見そ 言(こと)も咎むな

筑波山分為男体山(西峰)和女体山(東鋒),

其神分別為筑波男大神和筑波女大神(視同イザナギ與イザナミ)。

其中西峰高險,不許人登頂,東峰女体山雖然也是險峻,

但是常年流出泉水,男女幽會和舉行歌垣之地就在此。

古昔農耕時期前春暖花開,男女聚集在筑波山舉行歌垣(男女彼此以歌謠求愛)。

其中不論已婚或是未婚都可以與自己相愛之人交媾(在古代信仰為聖潔的生殖行為),

和歌說明這是因為自古神明就不禁止之事,所以就不要見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