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佳子さま 神武天皇陵参拝

佳子內親王在本月六日參拜伊勢二所大神宮後,

緊接著於七日來到奈良縣橿原市參拜日本初代天皇神武天皇的陵墓,

向皇靈報告自己已於去年12月成年。與昨日一身素白長版圓扣大衣,

搭配白色帽子之裝束參拜「常若(とよわけ)」的伊勢神宮成對比,

今天是佳子今天身穿長及腳踝的黑色大衣、胸前別著銀色胸針,頭戴黑色圓帽。

參拜神武天皇的陵墓而具神道生死觀之象徵。

穿著黑大衣的佳子今天在宮內廳職員帶領下,

慢慢經由玉砂粒參道走向天皇陵,並獻上「玉串」供奉行禮。

根據《 日本書記》神武天皇葬於畝傍山東北陵(うねびやまのうしとらのみさざき)。

此外在壬申之亂時,高市社的事代主命與身狹社之生靈神附身於高市許梅對大海人皇子降下神諭:

「於神日本磐余彥天皇之陵,奉馬及種種兵器。」為最初記載奉祭神武天皇陵墓,

而大海人皇子即日後於壬申之亂取得勝利而登基的天武天皇,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他特別重視伊勢神宮,於壬申之亂時便曾於朝明郡跡太川邊,望拜天照大神祈求戰勝。

之後伊勢神宮二十年一度的式年遷宮制度(常若思想)是由他所制定的。

至於神武天皇陵,在考古學上稱為四条ミサンザイ古墳,然而一般認為神武天皇只是神話人物(127歲駕崩),

並非存在於歷史上,因此亦有一說此古墳是天武天皇時代所創造,可能裏頭無埋葬任何遺體,

或是裏頭埋葬之遺體非神武天皇,然而由於宮內廳之干涉,因此無法挖掘確認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