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よみ」與「Yamī」

『古事記』所記載的亡者前往的國度「よみ」,一般解釋字義為「夜見(よみ)」或是「闇(やみ)」,

但也有認為是來自中國偽經『十王經』所記載的「閻摩王國名無佛世界,亦名預彌國,亦名閻魔羅國。」

由於這是中國人創造的偽經,所以把「閻摩(Yāma)」的國度寫成妹妹的名字「預彌國(Yamī )」,

Yamī是代表「活著」與她的兄長Yama為「亡者之王」是不同的,尤其在此閻摩王國所指的是「地獄」,

與Yamī無關,然而既然是偽經就不訝異了(不過佛教也常惡搞印度諸神之神話就是)。

順便一提Yāmī是Yāma之妻而譯為「焔摩女(Yāmī)=焔摩天后(Yāmī)」。

傳入日本後「預彌」音讀成「よみ」,恰與『古事記』記載的冥界「よみ」同音且意思接近。

雖然「Yāmī」也有「夜晚=Yamīnī」的意思或是別名「Kālarātrī(闇夜/深夜)」,

然而這些都與「死亡」無關,所謂的「死(Kāla)」是她兄神「Yāma」之別名。

所以,如果要我解釋一個稱為「Yāmī」的國度,我會說就是「夜」

記紀神話イザナギ與イザナミ兄妹神是國土、自然、諸神之父母,

イザナミ產火神而神避坐,成為「よもつおおかみ(よも=よみ)」主宰死亡之冥界女神。

吠陀神話的Yāma與Yāmī兄妹是一對神聖男性與女性始祖神,Yāma主宰死亡,Yāmī則是生命之女

因此兩神話互為相反,也因此在印度會說死亡是去父祖的國度,日本則是說前往妣國(ははの国)=根國。

如同在吠陀時期Yāma國度是天國,原本イザナミ所居妣國根國是在海天相連的遙遠國度且為理想鄉=常世,

這所指的「常世」與「根國」同指生命根源之國,「是神風伊勢國常世浪寄國」。

(神風伊勢國禊浜之夫婦岩,夏至之日出)

在『零~濡鴉ノ巫女~』這遊戲裡則於西邊成了夕日,意義也完全相反.....

並成為「人柱」而沉於「夜泉(よ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