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敦賀市山稲荷神社「初午祭り」

稲荷神社

福井縣敦賀市山之稲荷神社於本月十一日舉行祈求五穀豊穣的「初午祭り」。

由六歲女童扮演「人身御供」以祈求該地方五穀豐收和平安消災。

在神社附近的小川以水清淨身體後,男眾在少女頭上扛著糯米紅豆飯,

一同從鳥居走到神殿,即完成儀式。

當地傳說該祭典由來-

據今七百多年前,山區有一個稱為妨礙農耕的怪物「狒狒(ひひ)」,

農田因牠的肆虐而荒蕪一片,一名少女為了解救村人,自願成為「生贄」獻給怪物,

所幸一名武士經過此地,消滅「狒狒(ひひ)」解救了少女。

從此該村子每年都會舉行祭典並從村子選一個少女來象徵「人身御供」以祈佑五穀豊穣和無病息災。

-----------------------------

(神魔大戦アルマゲドン的櫛名田媛)

說到「人身御供」在日本神話,素盞鳴尊從高天原降臨到出雲國裴伊川上游的烏髮之地,

在那裡,出雲國之姬神「櫛名田媛」將被「高志之八岐大蛇」吞食,而猶如「生贄」。

(高志國即位於現在日本北陸地方的福井縣敦賀市至山形縣莊內地方一帶,

因此上文之稲荷神社亦在古代高志國內)

素盞鳴尊為拯救少女,以計謀成功斬殺八岐大蛇,並在蛇尾得到「天叢雲劍」。

之後,素盞鳴尊娶「櫛名田媛」為妻,為愛妻在出雲清淨之地建造與愛妻長相廝守的宮殿

建造須賀宮殿時,素盞鳴尊看見空中白雲層層疊疊、上湧翻騰的景象,便觸景生情地吟誦詩歌:

「八雲立つ 出雲八重垣 妻籠に 八重垣つくる その八重垣を」 

唱出了出雲天空的美麗,以及自己娶了妻子、建造新居的心情。

原本在高天原胡鬧、令姊姊頭疼的素盞鳴尊,

因為有了想要守護的愛妻,而使得個性成熟起來,成為一個真正的大人


(神魔大戦アルマゲドン的スサノオ,女体化)

至於從八岐大蛇蛇尾得到的「天叢雲劔」-


(久遠の絆的「天叢雲劔」=「薙」)

油然生起愛姊之心亦或是向姊姊賠罪的素盞鳴尊,

前往高天原向姊神詳細稟告此事,並將神劔獻給姊神天照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