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遠見岬神社「2013勝浦大型雛人形祭」

遠見岬神社

(先前巫女奉納祈願祭典成功之巫女舞)

千葉縣勝浦市的遠見岬神社於2月22~3月3日(女兒節)舉行祈願女孩子健康長大的祭典活動,

雛祭擺飾雛人形人偶,也是日本最大規模之雛人形擺設的「2013勝浦大型雛人形祭」,

將各地家庭寄贈已經不用的(例如女孩已經長大之類,所以不必再擺置雛人形)的雛人形擺設在神社石階上。

在60階石階上共擺設1200個雛人形十分豪華壯觀

而其實雛祭擺飾的人偶,是由古代的祓褉習俗中供作人替身的人形(人偶)放流除穢所演變而來。

其演變過程,最初是用布縫製成幼兒形狀的布偶,然後把它擺在幼兒枕邊,

當作小孩的護身物,此人偶稱之為「天兒」(あまかつ)或「這子」(ほうこ)。

不久,這種人偶又變成有男有女,身著漂亮衣服的人偶娃娃,此稱之為「雛」,

後來此人偶娃娃又被流於作女孩們的玩具,扮起類似玩「家家酒」的遊戲,

也就是平安王朝貴族女孩用人偶嬉戲的「雛遊(把稱為雛的人偶穿上華麗衣裳)」,成為祭的起源

至於今日所見,整套且華麗又氣派的擺設,這是江戶時代以後的事。

一六二九年,幕府和朝廷不和,天皇不滿幕府的專橫,再加上發生「紫衣事件」和「春日局事件」,

天皇顏面盡失,威信掃地,後水尾天皇決定讓位。又在事件發生的前一年,太子高仁親王夭逝,

天皇遂不顧周遭的反對,排除眾異,讓位給年僅六歲的女兒興子內親王。

另一方面,中宮皇后和子(亦為德川家康的孫女)本想期望女兒能健康、快樂成長,將來找個好夫婿,

渡過幸福快樂的人生,然而女兒成為天皇後,勢必無法結婚(就如太陽女神アマテラス無夫婿一樣)

是此製作了一幅想像女兒幸福人生的人物掛軸,以聊慰藉。

畫中人物,女子為古代美女代表的「小野小町」,男的則是「在原業平」,坐姿,男左女右。

和子皇后因思念女兒的幸福而製作出的坐姿人偶像,將難以實現的夢寄托在人偶上。

據說就是今日三月三日「雛祭」擺飾漂亮人偶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