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在舊曆三月三日春暖花開季節,藉生命力(生殖)象徵的桃花盛開時節,
於戶外感受萬物孕生之氣袪除穢恢復「生命力」。
所謂的「穢(けがれ)」即是「使氣(靈)的枯竭(生命力乾枯的狀態)」,
因此古來「禊(みそぎ)」就是針對「穢(けがれ)」的淨化儀式,即以「水」潔身袪除「穢(けがれ)」。
此外還有「祓(はらい)此處為將身上的穢(引伸為災禍)轉移到代替自己的人偶上,再將人偶放水漂流祓除災禍。
這習俗之後又與平安王朝貴族女孩用人偶嬉戲的「雛遊(把稱為雛的人偶穿上華麗衣裳)」結合在一起,
成為祈禱女孩子健康長大的「雛流し(放流雛人偶)」而為舊曆三月三日「雛祭」的起源。
然而,「雛祭」當作人替身的人偶,本來是在祭儀結束後就應丟入水中,
後來人偶越作越精緻而捨不得丟棄以至不再放水漂流(不會將珍惜之物放流)而演變成觀賞用,
這就是三月三日擺飾雛人偶的起源。而像今日這樣盛大地擺飾雛人偶,則是江戶時代才發展出來的。
至於現今「雛祭」在新曆三月三日舉行,並非桃花盛開而是早春的梅花綻放時節。
京都佐京區下鴨神社的梅花逐漸綻放,將於今日御手洗社前之御手洗川舉行祈願孩童無病無災的「流しびな」。
放流的雛人偶是相對陳設於家中的雛偶是十分樸素,通常神社是以紙作的人形作為放流的雛人偶。
(藉由祓戶大神瀨織津姬神將穢得到淨化)
而一般的家庭的「雛祭」則是以費心妝點人偶,以祝福小女孩能夠平安健康長大。
雛偶的造型採平安王朝打扮,男雛偶穿著衣冠束帶、女雛偶則穿著十二單。
由於陳設雛偶的雛壇以皇宮為範本,因此正確放法是擺在房間裡最尊貴的方位,並且要坐北朝南。
其擺設(以けいおん!的桌布圖作例子)-
第一階,擺置象徵天皇、皇后之人偶,人偶的中間擺一對花瓶,並把桃花插在瓶裡人偶的兩側則擺一對燈臺。
第二階,配置三個女官,所謂女官即是古代在宮庭或是公卿家負責伺候照顧小孩的女人。
從正面看,左邊是提著酒壺的立姿女官,右邊是拿著長柄酒壺的立姿女官,
中間則是雙手捧著叫「三寶」的方型木盤,盤上托著酒杯的座姿女官。
第三階,配置五人伴奏,這是象徵貴族子弟尚未若冠年前,在宮廷內表現的才藝活動。
從正面看,由右算起,第一個手拿摺扇,主唱,為中心人物,其次手拿長笛,
第三個手拿小鼓,第四個拿腰鼓,最後一個打大鼓。
第四階,配置隨臣,以正面看,右邊為左大臣,左邊為右大臣。
左大臣位階較高是為老者,右大臣則為青壯者,兩人都是親王的輔佐,最高的官吏。
左右大臣之間擺些菱餅、小點心、白酒、日常用具等等。
圖中第五階為配置女兒出嫁的嫁妝,如長櫃、鏡臺、衣櫃、針線箱、烤火盆、茶道具等等。
以及配置轎子、車子(牛車)、及盛食物用,叫「重箱」的漆具等等,這是模仿武家結婚的道具,
作為祈願女兒長大能有個好姻緣。
此外,在「雛祭」還會吃菱餅(菱狀的年糕),或是把菱餅切絲、炸成米果來吃。
菱餅是用紅、白、綠三色的菱形年糕疊在一起,據說這是因為菱形跟心臟的形狀神似。
(あずにゃん一臉擔心唯學姊會不小心吃太大口噎住的樣子~)
紅色(桃色)代表生命力的桃花、白色代表純淨、綠色則以能袪除厄的艾草製成。
另外還有菱形代表大地,即桃花綻放春天的氣息將冬雪融化成為青翠之草地。
那麼,最後就放上「天津祝詞」-
《古事記》イザナギ受到桃樹的幫助而對她說:
「如果葦原中國的青人草(指人類)遭遇痛苦或傷心時,希望妳也能像幫助我一樣地幫助他們!」
於是將此桃樹命名為「意富加牟豆美」(オオカムヅミ),意指守護大神的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