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性愛的神聖性-Aphrodite

Aphrodite代表的是希臘文化的特殊產物。

傳說一致指出,這位女神是起源於東方。

在《伊利亞德》裡,Aphrodite保護特洛伊人。除此之外,她的神性也很類似Ishtar。

然而,在Cyprus(那裡是愛琴海和亞洲數千年來宗教融合的中心),她的特有形象便已確定。

在《 伊利亞德》裡已經顯示相當程度的希臘化,荷馬說她是宙斯和Dione的女兒,

後來成為Hephaestus的妻子(直到後來戰神Ares成為她的丈夫;在《奧德賽》裡,Ares是她的愛人)。

但是關於她的出身,Hesiod保留了比較古老的版本:

當Uranus的陽具被丟到海裡去時,Aphrodite就從Uranus的精液(Aphros)裡誕生。

而大神去勢的主題也正是源於東方。

在她的祭典可以看到某些亞洲的元素(例如神奴hierodules),以及地中海的元素(鴿子)。

《對Aphrodite的荷馬讚美詩》把她視為野生動物真正的女主人:「在她身後有一群灰狼奉承著她,

而虎視眈眈的獅子、熊和豹,則為垂涎著麋鹿。」

但是,Aphrodite還有個新的特徵:這位女神「在他們的胸裡放進欲望,所以他們那朦朧的溪谷裡交合。」

Aphrodite把「欲望」放進動物體內,也放到人們和諸神心裡

她甚至「使宙斯喪失理智」,使他經常背著Hera和凡間女子交媾。

《對Aphrodite的荷馬讚美詩》在性衝動發現人、神和動物共同的元素。

另一方面,他強調性慾的無法澆熄和非理性,而為宙斯的豔史辯護(當然也包括諸神、英雄和凡人的愛情故事)。

簡單的說,這是從宗教去為性愛提出詮釋:因為所有性愛的放縱都是受到Aphrodite的誘惑,所以其起源是神性的

自從Aphrodite統治宇宙三界,便同時是天神(Asteria,Urania)

海神(Anadyomene)(貝殼同時象徵著水和性愛,是她的聖物之一)<-(這些可與神魂命作比較)

和大地之神(在她腳下的道路都佈滿了花朵,而且她就是植物生長的「要素」)

但是Aphrodite不是最主要的繁殖女神。她所啟發、讚美和保護的,是肉體的愛和性交。

在這個意義下,我們可以說,由於Aphrodite,希臘人才發現原始性衝動的神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