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もののけ姫-黒曜石的小刀

在アシタカ出發前往西國(出雲)時,妹妹カヤ當面遞送「黒曜石的小刀」-

這乃是少女於結婚之際,贈送異性「玉の小刀」作為永不變心誓約之印。

因此可知カヤ對アシタカ的一往情深。

黒曜石(Obsidian)

又名十勝石,是一種自然產生的玻璃(主要成份為SiO2)。

它的成因是因為火山熔岩迅速地冷卻凝結,晶體結構沒有足夠的時間成長。

因為熔岩流外圍冷卻的速度最快,所以黑曜石通常都是在熔岩流外圍發現。

從繩文時代中期以來,黒曜石文化便廣泛傳播日本各地,

質硬可作為箭頭(不過容易失落)、小刀、結晶具神秘的黑色光澤作為呪術具以及婦女裝飾物,

在開採不到的地方視為寶石般的珍貴品。

黒曜石的三大產地為北海道十勝岳(十勝石之名由來)、日本中部的和田峠、九州姫島・阿蘇山。

在此有半径二〇〇公里的遺跡出土,因此認為在繩文時代,

具有廣大交通路線存在,當時已有黒曜石交易活動。

アシタカ所居住的村里並非為黒曜石的出產地,因此對他們來說黒曜石更顯珍貴,

此外宮崎監督所推崇的考古學者藤森榮一先生在他的著作也提起,

位於日本東北地方的蝦夷亦將黒曜石視為貴重的寶物。

----------------------------

額外一提-因幡之白兔

古事記的因幡白兔便是由保佑古代山陰人前往隱岐島取得黒曜石石器的「稀人」傳說演變而來。

位於出雲北方的隱岐島亦為黒曜石產地,古代人利用這種礦石來製造石器,

由黒曜石製成的石器廣泛分布在繩文時代的山陰地方。

對這些位於山陰地方的繩文人而言,隱岐島是貴重石器的產地,也是一個不易前往的遙遠地方。

因此,在這些繩文人之中,為了取得石器而前往隱岐島再也沒有回來過的人,

或是經歷危險搏命的航海歷程,從隱岐島平安歸來的人,他們的故事應該會笨長久流傳。

繩文時代的這種傳說後來與因幡白兔的神話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