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シシ神與ディダラボッチ

遠古時便存在的常綠闊葉森林所棲息身居諸神頂點的シシ神。

設定為「司掌生命的生死,隨著與新月與月的盈虧一同不斷地重複生死」,

也就是說在完整光輝的滿月中死去,又再度重生。

具有唯在深隧目不見光的茂盛森林內才能誕生之神的含意。(原生林)

ディダラボッチ則是シシ神夜晚的身姿-

身上放出青白色光的半透明巨人,如蔓草的花紋覆蓋全身。

シシ神是與人類之間鬥爭的超然旁觀者,本身不需要主動攻擊便可使描準祂的槍桿上長出枝芽。

然而一旦被砍去頭後,ディダラ就變成掩蓋天空巨大的黑暗黏塊散佈出去,

一邊破壞森林一邊向タタラ場逼近。

所幸在アシタカ與サン的努力下,將頭還給ディダラ之後,在晨光沐浴下倒地,

隨後一陣風吹起。破碎的破片深入至地下使附近一帶綠地再生,

遵循シシ神的意志即使破壞亦可再生。

然而,倘若人們最後並沒有歸還ディダラ的頭呢?

依靠自身力量復活的シシ神,出自於憎悪而破壞大地的動作會在晨陽昇起後停止嗎?

或是當タタラ場被原生林覆蓋,人們說不定也因此被趕離此地吧?

不管如何,在アシタカ與サン一同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化解消シシ神的憎惡,

因此解救タタラ場的大家,アシタカ身上的詛咒也消失了,

這些都說明了,シシ神是承認抱持與大自然共生意志之人的行為

即使如此,沐浴晨陽中的シシ神,也不再具有使原生林恢復的力量,也可說是「絕望」的處境。

タタラ場與寸草不生的禿山所覆蓋的綠草,可以說被拔掉獠牙的大自然,平靜明亮「里山」。



簡單的思考下這樣的情況是作為「人與自然共生的象徵」,但是並非如此單純,

シシ神終究還是人類所殺死了,對於原本棲息森林的動物來說這是座「シシ神死去的森林」,

失去君臨大地的神明,整個主導權是回到人類身上,這些動物必然成為被人類捕獵的野獸生活。

アシタカ所訴諸「共同活下去」的生命平等主義,終也是艱困難行的共生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