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婆伽梵母白衣觀自在
Namaḥ samanta-buddhānāṃ tathāgata-viṣaya-sambhave padma-mālini svāhā
我見青山多撫媚
觀音山一說是由於山稜起伏變化,從關渡一帶眺望時,山型起伏貌似觀音菩薩的面容仰天的側面而得名。
又一說,呂洞賓苦心追求嫻淑端莊的觀世音,讓觀世音不堪其擾,遂匿於台灣島上的一座小山,即台北淡水對岸的觀音山。 不料呂洞賓神通廣大,追至觀音山,並以猛撲之勢向觀世音飛去;此時,觀世音以手撥去呂洞賓侵襲,且以其法力在山下劃出一道溝渠,此溝渠即為當今的「淡水河」。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