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衣觀音最早流行於杭州,妙善公主起初於河南香山,魚籃觀音在陝西金沙灘,南海觀音則在浙江普陀山。

白衣觀音(Pāṇḍaravāsinī),身著白衣的觀音女尊,乃是始於唐代景龍三年(西元709年)菩提流志所翻譯的《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之後開元三大士(716~774)將大日胎藏、金剛頂瑜伽密教傳入中國,完善了白衣觀音法,又不空三藏對白衣觀音的形象,描述為身穿白衣的女尊。
後晉天福初年(936年)所創立的杭州上天竺寺被認定為中國在地化的白衣觀音之信仰起源地.....
傳說, 後晉天福初年(936年)的某夜,道翊法師在溪中獲得白衣觀音之女尊像。
錢忠懿王夢見白衣婦女,向她要求一處棲止之地,後來探訪到此地,見到白衣觀音像即是夢中所見白衣婦女,於是建立「天竺看經院」供奉白衣觀音為本尊,這就是後來上天竺寺之前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