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冬至「一陽來復」


今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寒冬的到來,相對於夏至日是夏至是白昼(ひる)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冬至是夜最長,白昼最短的一日,我國以冬至為「一陽來復」之日,如《尚書大傳》載: 「夏以十三月(孟春建寅之月)為正,以平旦為朔; 殷以十二月(季冬建丑之月)為正,以雞鳴為朔; 周以十一月(仲冬建子之月)為正,以夜半為為朔。」意思是說,夏朝時是以一月為歲首,殷商時是以十一月為歲首 (中國的曆法,自漢武帝以後至清末,皆從夏制)。 十一月是正月,是一年的歲首,其中冬至又是「一陽來復」新的季節之開始, 故此時在習俗上,許願祈求新的一年能更如意、平安、無恙,如《荊楚歲時》記載:「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疫。量日影。」作赤豆粥是因為疫鬼懼紅豆,因此冬至日食紅豆粥,以避疫病。至於量日影,則是因為冬至乃一年日影最長之日,藉此可確定冬至之日,這是古人所謂:「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古代西洋星象學則認為太陽運行到天蠍宮遭天蠍座之尾刺傷,越來越虛弱,夜晚越來越長,天氣也越來越越冷,而至冬至夜晚最長, 又以日本神話的象徵語言來說,冬至就是太陽女神最虛弱的一日,如被梭刺傷之隱入天岩戶的天照大神, 天岩戶神話的一種隱喻就是冬至的太陽女神之死與再生,因此冬至就是太陽女神重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