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真・男女兩性平權之宗教・密教


幾年前提過烏克蘭女權團體FEMEN之抗爭口號「GOD IS WOMAN」,詳見
   話說,三大世界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最高神皆是男性神,不僅如此佛教信仰的佛陀,依顯教也只有男性。或許有人會反駁說「佛陀不是男性而是無性別」這不並符合佛教,依佛教律典「不男(缺乏男性性徵如閹人、不正常性向如男同性戀者以及其他特殊性僻好)皆不可成為僧侶也不可能成佛」,所以佛陀怎麼可能會是不具男根而為中性,佛陀的男性生殖器官是縮在腹中而為「馬陰藏相」,乃佛陀三十二相之一,因此佛陀是男性而不是缺乏男性生殖器官之不男或是無性別者。又歧視女人的佛教不許女人以女身成佛,如《法華經》龍女必須「女身轉變男身才能成佛」,女性之身體是被視為汙穢的,這直到密教興起才改革歧視女人的教義。


   密教改革「佛教(或稱為顯教)」積極主張有女性的佛陀,女性不需捨棄女身就能以父母所生的女性肉身即身成佛,彰顯男女兩性平等之理,女性自身並不是汙穢而是「真如(tathatā)」、「智慧(Prajñāpāramitā)」、「能力(Śakti)」的象徵,比起基督教、伊斯蘭教、顯教將女人視為原罪或汙穢的仇女心理,密教的心態更健康了。密教的女性如來有「普賢佛母」、「金剛界自在母」、「金剛母」、「佛眼佛母」、「白衣佛母(即白衣觀音)」、「三昧耶度母」、「如意輪度母」、「準提佛母」......等等,女性菩薩則有金剛嬉、金剛鬘、金剛歌、金剛舞、金剛香、金剛華、金剛燈、金剛塗.....等等不勝枚舉,可見密教是男女兩性平權之宗教,是適應時代男女平等之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