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天空戰記的女神毘濕奴、吉祥天以及蓮華

如之前『Meṣa』這篇文提到;"在密教十二宮主神皆為星曜主白衣觀音的眷屬,如果以《聖闘士星矢》來類比,智慧女神雅典娜・城戶沙織就相當於密教的白衣觀音吧"。又白衣觀音的眷屬也包括率領天龍八部眾的四天王天、帝釋天、兜率天、梵天、那羅延天、淨居天、大自在天等等,所以她也是「諸天之主(Deveśvarī)」,1989年受《聖闘士星矢》影響下產生的經典動畫作品《天空戦記シュラト》,此作的天空界之女主『調和神ヴィシュヌ(毘濕奴)』也相當於密教的白衣觀音,她也曾念誦蓮華部母白衣觀音之真言


影片中一開始即為調和神ヴィシュヌ(毘濕奴)所唸誦之真言:「Oṃ śvete śvete Pāṇḍara-vāsinī svāhā.」即為白衣觀音真言 「歸命於純白的白衣觀音,成就吉祥吧!」,之後則為如意輪觀音真言「oṃ padme cintāmani jvala hūm.」與如意輪觀音心中心咒「oṃ varada-padme hūm 」

女神毘濕奴(ヴィシュヌ)
經典動畫《天空戦記シュラト》的女神「ヴィシュヌ(毘濕奴)」之名取自印度神話的「Viṣṇu」,印度神「Viṣṇu」之名梵語音譯為「毘濕奴、毘紐天」,意譯則為「遍入神、遍入天」,具有太陽神性,在《梨具吠陀》中此神以三步即能誇越全世界,代表太陽東出,抵達中天,進而西沒,此神位居最高處的中天,是諸神及祖先所住而行歡樂之所,對《梨具吠陀》時代印度人而言,死後到達此處是最大的人生理想,如《梨具吠陀》所云:「皈依神者(祖靈)享受福樂,我欲到達安樂之天上。潤步神 之親族(祖靈)住於彼處。毘濕奴(Viṣṇu)最高步行處有甘露(amṛta)之泉。」

此即後世視為樂土的『Vaikuṇṭha』,在動畫《天空戦記シュラト》的女神毘濕奴(ヴィシュヌ)即「觀自在王如來(阿彌陀如來)」之「中品下生印」令主角與好友轉生到她的天空界。
《梨具吠陀》的毘濕奴(Viṣṇu)之所以能的偉大勢力,擁有樂土『Vaikuṇṭha』為原因之一,到後世此神成為印度宗教的三大主神之一。印度教的毘濕奴(Viṣṇu)形象為藍膚四臂,擁有四種法器,即海螺、輪盤、杵與蓮華,其中輪盤象徵日輪也代表靈魂與不斷自我更新的狀態。

毘濕奴(Viṣṇu)在金剛頂瑜伽密教中成為北方羯磨部世界不空成就如來之原型,又『Vaikuṇṭha』在印度神話也被視為北方天堂樂土,另一方面在印度教中佛教教祖釋迦牟尼被視為毘濕奴(Viṣṇu)的化身之一。

毘濕奴(Viṣṇu)的女性型態為『Mohinī(魅惑女)』,一手持蓮華一手持盛有「不死甘露(amṛta))」的蜜壺,髮髻高聳,雙乳豐滿充滿女性魅力,《天空戦記シュラト》的女神毘濕奴的形象即來自此『Mohinī(魅惑女)』。

值得一提的是女神『Mohinī(魅惑女)』在「金剛頂瑜伽密教」成為大日如來的「性力(Śakti)」而名為『Moharati(魅惑悅喜母)』即為「金剛界自在母(Vajra-dhātv-īśvarī)」代表「法界體性智(dharma-dhātu-svabhāva-jñāna)」與『空大(ākāsa-dhātu)』。下圖即為手托法輪的金剛界自在母。

所謂「性力(Śakti)」就是諸神一切能力、能量之來源,這個來源是女神,女神就是「性力(Śakti)」,因此因此男性諸神的力量皆來自妻神,如秘密佛教的大日如來,覺悟的能力就源自「金剛界自在母(Vajra-dhātv-īśvarī)」,她也代表出生一切如來的佛母般若波羅蜜多,至於『女神」的力量則來自於『自身』,女神就是「性力(Śakti)」。
在動畫《天空戦記シュラト》劇中「性力(Śakti)」就是『神甲冑(シャクティ)』如金剛般若波羅蜜多般堅固,如下方影片轉檔中『那羅王蓮華・神甲冑(シャクティ)』。

那羅王取自天龍八部眾的『緊那羅』,又如《理趣經釋》所云「經云所謂妙適清淨句是菩薩位者。妙適者,即梵音蘇囉多也,蘇囉多者,如世間那羅那哩娛樂』,那羅是梵語Nara的音譯,意思是男人(或泛指人類),Nari則是女人,妙勢(Surata)即世間男女相媾性愛娛樂。緊那羅(Kiṃnara)則是非人的半人半獸,少了「緊(Kiṃ)「字的「那羅王(Nara-Rājñī)」反而是「人類之女王」的意思,又蓮華的神甲冑為獨角獸,獨角獸喜愛處女,也與蓮華手持象徵處女的「未開敷蓮華(蓮花苞)」相應。

蓮華的那羅朱霊華之真言『ナウマクサンマンダポダナン・アロリキャ・ソワカ(namaḥ samanta-buddhanaṃ ālolik svāhā )』
其中「ālolik」即取自一切蓮花部心真言「Oṃ Ālolik Svāhā」
《奇特最勝金輪佛頂念誦儀軌法要》言:「由結印誦真言故,觀自在菩薩承本誓願,將諸蓮華眾無量菩薩遍滿虛空,皆悉雲集放大光明,加持行者令得清凈,所求滿足離諸障難疾證菩提。」


「Oṃ」字「籠持一切」
Ā」字「本不生」
ro」字「遠離塵」
li」字「想不可得」
k」字「無造作」
「ālolik」是ālolika(泥土)的俗語,代表由泥土而生的,也就是「清淨蓮華生於泥土,開出美麗顏色芳香花朵的清淨蓮華』,此為坂內龍雄於《觀音部真言陀羅尼》一文中提到的說明,
「Ālolik」可意會為「無染著者」,即「蓮華部母白衣觀自在」。又一說乃直呼araulih而為慈悲的意思。亦如《般若理趣》觀自在菩薩偈云:「譬如妙色蓮,處泥常清淨。 貪瞋癡本性,無染亦如是。   所有一切法,應如是觀察 。諸法本清淨,當滅諸煩惱 。常在諸三昧,成佛一切智。證如是法已,是名觀自在 。」為愛情所染之戀心,亦是自性清淨法性

先寫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