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滅除一切毒害的女尊『Jāṅgulī』


Jāṅgulī
觀世音菩薩化身之龍女『Jāṅgulī』於漢譯佛經音譯為「穰麌梨」、「常瞿利」。
『Jāṅgulī』字義為『具有消除諸毒能力之女尊』、『具有治癒諸毒能力之女尊』意譯為『毒消女』,她又名『Viṣaharā(催滅一切毒害的女尊)』,她是能消滅殘害人類身心靈的一切毒害,療癒人類身心靈的觀音尊。
傳說,佛陀於往昔之時,於雪山之北,遊於香醉山時,遇到觀世音菩薩化身之童女名為『Jāṅgulī(毒消女)』,她的身體具有百種福德美麗莊嚴,以鹿皮為衣,毒蛇為瓔珞,毒蟲、虎、狼、獅子,經常圍繞於她的身邊作為伴侶,一切毒物不能傷害她,而能以毒果漿、毒草果為飲食。『Jāṅgulī(毒消女)』傳授佛陀『祛毒的真言及法門』,而此祛毒法門,能滅世間一切諸毒,所求無不遂心,『Jāṅgulī(毒消女)』的形象一不同經典傳承而有不同造型,如身綠色狀如龍女,具足七頭項有圓光,四臂,右第一手持三戟叉、第二手把一毒蛇,左第一執三五莖孔雀尾、第二手施無畏。』

或是身肉色,四臂分別持法螺、蓮華、蛇與作蓮華手印。

她作為『龍女』又名「Nāgeśvarī(龍自在女)」,作為觀音尊又名「Padmāvatī(具蓮華女)  」,印度教則稱她為『Manasā(意識女)』象徵心靈意識能淨化一切毒害,在攪拌乳海神話,中濕婆神為救眾生飲毒而中毒時,為濕婆神療毒之女神就是『Manasā(意識女)』。

日本密教的『Jāṅgulī(毒消女)』觀音則為「七面天女」,身綠色,以鹿皮為衣,毒蛇為瓔珞,右第一手持三戟叉、第二手執三五莖 孔雀尾。左第一手把一黑蛇、第二手施無畏。

 
『Jāṅgulī(毒消女)』觀音隨心真言:『oṃ asiniha śulaniha bhivalakayu cakri jaḥ jvala jvala mahākari mahāyugiśvarini oṃ burphuṭarasi svāhā hūṃ phaṭ svāhā』
此真言能除世間一切諸毒,外毒消滅,亦除內三毒,不被一切諸毒所害,所求無不遂心。
最後放上由印度女星Chandni Saha主演的女神『Manasā(意識女)』也就是『Jāṅgulī(毒消女)』之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