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參拜景美代天宮


參拜景美代天宮,景美代天宮主祀「天上聖母」亦安奉「觀音媽」、「瑤池金母」。其中瑤池金母也就是西王母,東晉葛洪所著的神仙傳記載:『西王母居崑崙之間,有城千里, 玉樓十二,瓊華之闕,光碧之堂,九層元室,紫翠丹房,左帶瑤池,右環群山。山有三千年一結實之桃樹,日蟠桃,又日仙桃或王母桃,食之長生不死。』


在台灣又稱她為母娘,這和先天道頗有淵源,這又和無生老母有關。因為在先天道的發展過程中、一度以無生老母代表最高主宰,直到道光年間才改稱瑤池金母無極天尊。而無生老母是明清興起的民間教派重要的概念,主要源於羅教,羅教創教者羅清著有《五部六冊》,其中的無生母是宇宙的創造者和保護者,結合佛教無生、真空的哲學概念,成為最高的女神,與「家鄉」結合,富有回歸宇宙起源的意味。
景美代天宮除了祭祀安奉「觀音媽」、「瑤池金母」、「天上聖母」外還有「九天玄女」、「地母」,這五尊女神乃是台灣宗教信仰最廣受民間祭祀的五大女神,其中觀世音菩薩更是被譽為華人第一女神 。

華人與日本人信仰的觀世音菩薩為『女性女身菩薩』。據日本與歐美學者考究觀世音菩薩前身原本就是女神,是在佛教之顯教納入此女神成為菩薩後才慘遭變性,所以如Joseph campbell等神話學者認為中國化的觀音菩薩反而是還原她的性別。又西元八世紀密教(唐密)傳入中國後大日經與金剛頂瑜伽密教的觀音母白衣觀音,逐漸成為觀音菩薩的本尊與主尊,密教自九世紀開始流入民間,如中國學者李遠國就研究道教儀軌作法大量吸收唐密法門,唐密流入民間對民間觀音信仰也產生有深遠之影響,如具有密教大樂思想的魚籃觀音故事於陝西發生。

唐末關於白衣觀音信仰的流行,有一則著名的觀音傳說即為杭州上天竺寺的創立的故事,據傳吳越國王錢穆夜夢白衣女子告訴他,只要心存慈悲,她就會保佑錢穆及他的子孫,並且說過了二十年的時間,便可在杭州天竺山找到她。及至錢氏登基成國王後,又再度夢見同一女子,此時, 她要求一個立足地,如果錢穆應允,便成為吳越國的守護女神。於是錢氏到天竺山,接著發現山上供奉著白衣觀音,他則資助寺院,重建成「天竺看經院」,此乃天竺寺的前身,為全國観音信仰裡,最重要的一個朝聖中心, 觀音母・白衣觀音也在此成為所有観音的本尊。
在唐密之後,十世紀宋代密教又傳入許多金剛頂瑜伽的白衣觀音儀軌外,並且還有全為女尊(包括女性之觀世音菩薩)的金剛秘密曼荼羅的經典也正式翻譯出來,學者考究這些宋密之經軌後來也流傳至民間影響宋代道教與民間宗教。據《夷堅志》言:『湖州有村媼患臂,久不愈,夜夢白衣女子來謁,曰:「我亦若此,爾能醫我臂,我亦醫爾臂。」媼曰:「娘子居何也?」曰:「我寄崇寧寺西廊。」媼既寐,即入地,至崇寧寺,以夢白西舍僧忠道者,還者思之,曰:「必観音也。」吾室有白衣像,因葺舍,誤傷其臂。引至室中,瞻禮,果一臂損。媼遂命工脩之,佛臂既全,媼病隨愈。』這即浙江湖州居民間,所流傳的故事,可知當時白衣觀音已成觀音之本尊/主尊並且受到百姓,尤其是農婦們的崇拜。作為中國觀世音菩薩信仰聖地的浙江普陀山,觀世音菩薩顯聖的故事也是以白衣觀音女尊菩薩之身示現。

在十一世紀初則有中國化的女性菩薩千手觀音身世故事,也就是紀錄妙善公主成道的<香山成道碑>,如此千手觀音也成了中國化的女性菩薩,後來此與白衣觀音信仰結合,連白衣觀音的身世也是妙善公主了。最後則成了觀音菩薩=白衣觀音=妙善公主,成了華人世界所信仰的第一女神(女性菩薩)觀世音菩薩。在中國興起女神觀音信仰後,振興了中國的女神信仰傳統,重要的女神信仰如媽祖、無生老母皆是在興起女神觀音信仰後的宋代之後才開始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