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慈母白衣觀音菩薩

今天去湧蓮寺參拜黃金觀音媽以及到宗教博物館領取特展抽獎之獎品,

護經版紋飾中書包一個~~就送個家母使用了///

湧蓮寺所安奉的本尊為南海觀音佛祖(觀世音菩薩亦為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亦觀自在王如來、正法明如來),

源起於中國浙江南海普陀山秀隱寺,清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度海抵台奉祀蘆洲湧蓮寺。

觀音佛祖為女性,又暱稱為『觀音母』、

『觀音媽』也稱為「白衣大士(Pāṇḍaravāsinī Bodhisattva Mahāsattva)」。

『Pāṇḍaravāsinī』在善無畏譯《蘇悉地羯羅經》譯名為觀音母,

不空譯《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則譯名為⽩⾐觀⾃在也就是白衣觀音。

又『Pāṇḍaravāsinī』可譯名為『白處尊』。

《大日經疏》記載:「『半拏囉嚩悉寧(Pāṇḍaravāsinī)』譯云『白處』。以此尊常在白蓮花中。故以爲名。

亦戴天髮髻冠。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故此三昧名爲蓮花部母也。」

善無畏譯《大毘盧遮那經廣大儀軌》:「放⽩淨光輪圓明現⽩處,髮冠襲純⽩,持鉢曇摩⼆⽻,

虛⼼合⽔輪⼊掌中,空輪捻其上,是⽩處尊印。」

也說明她的形象是髮冠覆白色純帛,全身襲純素衣,左手持鉢曇摩華(即紅蓮花)為蓮花部母(觀音母)。

後世看到許多髮冠披白帛、全身襲白衣的白衣觀音形像,可說就是受此影響。

「譬如清淨妙色蓮,雖生泥中不可染,如是眾生處煩惱,悉得清淨於三界」。

關於觀音媽的暱稱,聖嚴法師如此開示: 「觀世音菩薩就像是我們的保母,

她是眾生的救濟者、護持者和平安的守護者,

是我們一生都需要的。在我們每一期的生命之中,從小到老、由生至死,以至到達西方佛國淨土的過程之中,

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是無所不在、無時不在,而且無人不救,任何一個眾生她都救度的,這是觀音法門的殊勝。

這便是為什麼在漢傳佛教也好,在藏傳佛教也好,所有被大家倚賴、信仰和崇拜的大菩薩,

主要還是觀世音菩薩,

同時各種經典裡的諸佛菩薩,也都鼓勵眾生念觀音菩薩、修觀音法門。

講到這裡,大家覺得如何呢?是否覺得觀世音菩薩就像是我們的保母?

觀世音菩薩是經常跟我們在一起?

當我們有困難的時候,只要我們向觀世音菩薩祈求,就能立刻獲得觀世音菩薩的救度。

可是如果我們自己不想被救,「芝麻不開門」,則即使觀世音菩薩近在我們身邊,也是無法可施。

可是只要我們有被救的需求,縱使我們是愚癡、罪惡、卑微的,觀世音菩薩一定會來救濟我們,

因為觀世音菩薩是平等的救濟一切眾生,故名為大悲觀世音。」

《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 》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 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tadyathā:oṃ kara-varta kara-varta gaha-varta,

(即說咒曰:歸命 把苦難、痛苦轉化,把六塵在纏轉化)

rāga-varta, rāga-varta,-svāhā

(把愛染轉化,立即成就)

天羅神 地羅神 人離難 難離身 一切災殃化為塵 

摩訶般若波羅蜜(Mahā-Prajñā-pāramitā)』

白衣觀音之名 「白(Pāṇḍara)」即清淨之菩提心( Bodhicitta)。

菩提心、大悲心(Mahākaruṇā)、

般若波羅蜜心(Prajñā-pāramitā)乃成無上正覺之三心,白衣觀音母因般若波羅蜜而不住生死,

因菩提心和大悲心而不入涅槃,因此菩薩勝慧者乃至盡生死,

恆作眾生利而不趣涅槃此即『金剛愛(Vajra-rāga)』。

『奇哉自性淨 隨染欲自然 離欲清淨故 以染而調伏』

『「譬如妙色蓮,處泥常清淨, 貪瞋癡本性,無染亦如是。

所有一切法,應如是觀察,諸法本清淨,當滅諸煩惱。

常在諸三昧,成佛一切智,證如是法已,是名觀自在。」』

此即《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 》的真義。又「蓮華部心三昧耶真言「Oṃ Ālolik Svāhā」也同具此意義,

 

即「ālolik」是ālolika(泥土)的俗語,代表由泥土而生的,

也就是「清淨蓮華生於泥土,開出美麗顏色芳香花朵的清淨蓮華』,

「Ālolik」可意會為「無染著者」,即「蓮華部觀自在菩薩」。又一說乃直呼araulih而為慈悲的意思。

總而言之即蓮體本染,蓮華愛染性此即染慾諸有情,安樂行餘益」即為「金剛愛」亦名金剛弓。

 (FGO的巴御前,心中熱烈的至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