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基隆仙洞巖&大佛禪院

今天前往基隆仙洞巖最勝寺與大佛禪院拜觀音,此洞窟於日治時期建立最聖寺,祭祀觀音佛祖,

也發現日本人留下的西國三十三觀音的菩薩像。

第十番明星山 三室戸寺的千手観音與第九番興福寺的不空羂索観音,

不空羂索観音位於大悲胎藏生曼荼羅觀音院,乃是以心願不落空的羂索救濟眾生的觀自在菩薩。

密號為等引金剛。《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中對不空羂索觀自在形象描述為一面八臂,

頭戴天冠,胸配纓絡,手持法器,腳踏白蓮,化導六道,法力無邊。

不空摩尼供養咒:Om amogha puja mani padma vajre tathagata vilokite samanta prasara hum

又於洞窟內尚有洞窟,稱之為奧之院,設有主祀七福神之一辯才天的神社,並被命名為基隆仙洞弁天宮。

在日本民俗文化中「観音さま」乃「女陰」之隱語,女性張開大腿也稱為観音開き(かんのんびらき)

又「弁財天」亦指「おまんこ」,因此在象徵女陰胎藏的裂縫和洞窟中祭祀拜觀音與弁財天是再自然不過。

而於洞窟內參拜觀音與弁財天在日本神道信仰中也具有胎內回歸而再生的意義。

在參拜了象徵女陰的仙洞巖最勝寺之觀音與弁財天後,驅車前往大佛禪院參拜千手觀音世菩薩,

並且進入巨大白衣觀世音菩薩像之躰內,即日本所謂的「胎內巡禮」,

觀音之胎內即「蓮華藏世界( padma-garbha-loka-dhātu)」,如此洗滌塵垢而得身心靈之淨化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