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とこのめ

在『VALKYRIE DRIVE-MERMAID-』的女主角「処女 まもり」,

「処女」不是音讀為「しょじょ」或是和訓「をとめ(処女・童女・未通女)」而是訓讀為「とこのめ」....

「とこ」=「常」也就是「永遠(とわ)」的意思,如「常世(とこよ)、「常處女(とこをとめ)」等等


(話說百合的話某種意義上也是「常處女」了)

「とこのめ」就是「永遠の女(永恆的女性)」 ,在此漢字寫成「処女」....

倒想起了德文「das Ewig-Weibliche」這是歌德在《浮士德》所造的字,意思是「永恆的女性」 。

會想到此字是與處女瑪麗亞的關聯性了(笑)

(マリア様がみてる=聖母在上) 

額外一提《永恆的物語》後之新編《叛逆的物語》象徵小圓救贖的圖騰中出現的魔女文字就是「das Ewig-Weibliche」

一切無常者, 不過是虛幻; 力不勝任者, 在此處實現; 一切無可名, 在此處完成; 永恆的女性, 引領我們高昇。

無常的感覺的世界,亦非絕對的實在,不過是一種象徵。在地上力所不及者可在天上使其臻於完美而實現之。 

努力而迷悟的世人獲得拯救而升天國,這種難以說明之事,可在天上由永恆的女性之愛而獲得成就。

然而實現ほむほむ的心願不是在彼岸,而是在此岸的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