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八岐大蛇所居之「天が淵」

關於八岐大蛇棲息於「天が淵」之說法,為中世創造出來的出雲神話非源於古昔傳說了。

引用永久年間的《雲州樋河上天淵記》之記載:「天地二神之交有八岐大蛇而居其中焉,

是故八色雲氣常自此淵(天が淵)而射斗牛間。」

其中大蛇所居有雲氣源於《日本書紀》「天叢雲劒之名「蓋大蛇所居之上,常有雲氣,故以名歟。」的典故,

至於八色雲彩則是出雲枕詞「八雲立つ」並且出雲大社之天井畫亦有八雲(やくも)圖

不過出雲大社本殿天井僅有由赤、青、黄、紫、黒鮮明色彩繪製的「七朵雲」,卻不是八朵雲?

據傳其中一朵雲飛到了「出雲國造之祖天穗日命(天照大神第二子)」所建, 祭祀「出雲守護母神イザナミ」的「神魂神社」。

神魂神社本殿天井繪有九朵瑞雲之秘畫。

至於雲氣射入斗牛間乃是取自漢典:「斗牛指氣勢亟盛」。

「斗」、「牛」為二十八宿中北方玄武七星宿的斗宿與牛宿,

晉初,天空中常有紫氣在斗宿與牛宿之間,雷煥告訴張華,這是由於「寶劍之精,上徹於天」

因而在豫章豐城,掘出一石匣,內有兩把寶劍。之後,斗宿與牛宿之間的紫氣就消失了。

因而「斗」、「牛」之間的紫氣,常被用來形容寶劍的氣勢。

《雲州樋河上天淵記》所言八色雲氣而射斗牛間,就是這個道理。

「天叢雲劍」為三神器之一,為「武力」之象徵,甚至日本中世之武士道亦以「天叢雲劍」神話作為日本國「尚武」之淵源。

話說,「菖蒲(ショウブ)」跟崇尚武力的「尚武(ショウブ)」同音,在江戶時代的書籍《玉籤集》中,

對天叢雲劔的劔刃形容如同「菖蒲(ショウブ)」的葉片,是真的如此?還是出自「尚武(ショウブ)」的思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