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勢神宮
伊勢神宮內宮於四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舉行春季神楽祭,
在內宮神苑之特設舞台,四名舞女表演舞樂「胡蝶(こちょう)」。
如蝴蝶於花園飛舞嬉戲之模樣。
此舞樂表演是作為奉納神明,感謝神恩祈願國家和平。
伊勢神宮正式名稱為「神宮」且涵蓋125社。
內宮外宮即「正宮」,別宮(內宮十宮、外宮四宮)、攝社(內宮二十七社三十三座、外宮十六社十七座)、
末社(內宮十六社十六座)、所管社(內宮三十三社三十座、外宮四社四座、別宮所管社八社)。
所謂「神宮」是伊勢灣岸的三市三郡(伊勢市、鳥羽市和松阪市;度會郡、志摩郡和多氣郡)、
內外兩正宮和125社的總稱。
神宮的核心「正宮」則是位於五十鈴川上游的皇大神宮(內宮),以及位於山田原的豐受大神宮(外宮)。
兩座正宮相距6公里遠,各自擁有將近100公頃的廣大神域。
皇大神宮之祭神為太陽女神天照大神(大日孁貴)亦名「撞賢木厳之御魂天疎向津媛命」或「瀨織津姫」。
是君臨高天原的女神、日本民族的最高之神,是八百萬諸神的象徵。她的御神体是八咫鏡。
內宮創建於約兩千年前。自第一代神武天皇到第十代崇神天皇時代,
天照大神一直都是被供奉在古都大和(現在的奈良縣)的皇宮之內,
但因為第十代崇神天皇時日本國內疫病流行,災害頻發,
所以,崇神天皇就命皇女豐鍬入姬命在皇宮外祭祀天照大神,其祭祀之處在奈良盆地東部。
到第十一代垂仁天皇,皇女倭姬命去尋找最適宜祭祀天照大神的地方。
倭姬命從大和出發,經近江、美濃來到伊勢,到達伊勢後的倭姬命得到了天照大神的神示:
「是神風伊勢國 則常世之浪重浪歸國也 傍國可怜國也 欲居是國」
「這個吹有神風的伊勢,是大海遙處的常世重重波浪回歸之處,也是鄰近大和的美麗國家,我想住在這裡」
常世之國即位於遙遠大海的理想鄉,如同伊勢之海聯想理想鄉,
風光明媚的伊勢之地也可謂地上的理想鄉。
就按照指示在伊勢建立神宮供奉天照大神之神体「八咫鏡」。
祭祀「八咫鏡」的正殿型式獨特,為唯一神明造。
神明造起源於彌生時代「架高式倉庫(穀倉)建築」,彌生時代即有穀靈信仰,
太陽女神天照大神也正是使穀物豐收之女神。
(生與死輪迴的生命繼續之法則源於農業文化,在IZUMO天照則為維持生死法則之女神)
伊勢神宮每二十年就會舉行式年遷宮,即重建神宮而為「常若」之思想,
永保青春活力如旭日東昇永恆的太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