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天岩戸神話


在《久遠の絆~the origin》中天穗日命之子武日照於出雲奉大國主命找尋於高天原所失蹤之天叢雲劒,

在發現疑似天叢雲劒之劍時遭射殺,武日照之妹玉葉(下照姬與天稚彥之女)為救戀人而施以出雲之秘術。

其實此劍並非神劍天叢雲劒而是神劍「奇蛇劍」,由於伊邪那岐逃離黃泉國之時,

曾以此劍斬殺黃泉醜女與惡鬼而沾染到「血穢」,後來轉轉到了須佐之男手上,

因此拜訪姊神天照大神的須佐之男會在高天原做出傷害姊神之事就是因為此血穢之影響。

所以,在此須佐之男對天照大神之傷害是無心的。

《紫電 ~円環の絆~》女主角稗田朔是「月讀命」之憑座,男主角神津ミソカ則是須佐之男的憑座,

有趣的是,在此作的天岩戸神話改編成須佐之男是受到姊神月讀命之慫恿才闖出大禍,

因此,月讀命成了幕後真正元凶,白了須佐之男,黑掉了月讀命的感覺。

在此作原本不滿姊神天照大神的須佐之男,知曉姊神天照大神隻身守護世界的孤獨,

因此不再埋怨姊神天照大神而決心反抗懷有異心的姊神月讀命......

在《IZUMO2學園狂想曲》中アマテラス則是因為丈夫與姊姊月讀生孩子而吃醋,

所以躲入岩戶之中,讓アマテラス消氣的方式就是讓她也姙娠,所謂女人的幸福。


(話說,主角塔馬ヒカル初代斬大蛇、狂想曲鬧出天岩戸事件,雖然是迦具土其實是須佐之男吧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