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伊勢

『伊勢(いせ)物語』之書名有不同說法,其中一種的說法是來自於「妹背(いもせ)」。

「妹背(いもせ)」不是如漢字所意會背著妹妹之類(笑)。

「いも(妹)」為過去男性對妹和妻子、戀人等等女性,作為彼此親密關係的稱呼,

いも(妹)則對此男子稱呼為「せ(背・兄)」,所以「いもせ」=兄妹、夫妻、情侶之意。

『伊勢(いせ)物語』是記述男女愛情故事之書,所以取自「いもせ」ー>「いせ」。

另外,古代最初的「妹背(いもせ)」就是イザナミの命&イザナギの命。

順便一提,伊勢神宮之祭神為太陽女神天照大神,外宮為五穀與食物之女神豐受大神(伊勢神道解釋為月神),

(『恋神 -ラブカミ-』中的「縁結びの女神-アマテラス」。)

亦有將「伊勢(いせ)」取「妹背(いもせ)」而解釋為陰陽調和之意謂,所以伊勢神宮分為內外二所大神宮,

第二種說法,則是說『古今集』時代的代表女性和歌作家「伊勢」增補其書,所以稱之為『伊勢物語』。

第三種說法,書中第六十九段記男主人公與伊勢齋宮私會之事,這段原為此書之卷首,所以稱為『伊勢物語』。

第四種說法,第六十九段縱然不是卷首之文,但在全書之中顯得十分出色且重要,所以全書稱為『伊勢物語』。

 其中以第四種說法最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