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二見興玉神社-節分祭準備

二見興玉神社

位於伊勢市二見町的二見興玉神社,為下個月三日的「節分祭」作準備-

巫女們將福豆與除厄之御札裝入「福桝(ます)」,於當日授與氏子與參拜客每升5000日圓~

所謂福桝為一木製盒子容器,長寬為17cm,縱深9cm,底面繪有お多福

側面則繪有夫婦岩、赤鬼、縁起物の小づち、,並寫下「家運隆昌 商売繁盛」之吉祥語。

由巫女在福桝印上「癸巳(みずのとみ)」之朱印,之後這些福豆一一裝入其內,

在節分祭之前,將完成1500升的福豆裝盒。

說到二見興玉神社,最有名的莫過於就是夫婦岩,

二見興玉神社每年夏至的「夏至祭」,眾人集聚在神社夫婦岩前的海灘(禊浜),

朝拜從天際昇起的日之大神,沐浴在天照大神的光輝下,

身體浸泡海水以進行禊祓,得到生命的淨化與能量。

而相對於象徵迎接太陽女神昇起的夫婦岩,二見興玉神社境內的「天之岩屋」,

則是象徵太陽女神隱去之處(即如記紀神話的天之岩戸)。

(可見天鈿女踊舞神楽之雕像)

原本「天之岩屋」為三宮神社(亦稱三狐社)祭祀處,祭神為「宇迦御魂神=豐受大神」,

三狐即來自「宇迦御魂神=豐受大神」之別名御食津(みけつ)神之名,

狐古稱「けつ」,因此みけつ即「三狐」。

現在則與二見興玉神社合祀,「宇迦御魂大神=豐受大神」亦為主祭神。

由於該處為象徵太陽女神隱去之處,而認為表現了豐受大神與天照大神之關聯。

由於「うけ、うか、けつ」皆指為食物之意,因此無非是暗示豐受大神(本名為豐宇氣姫(とようけひめ))

=宇迦御魂神(うかのみたま)=大氣都姬(おほげつひめ)訓同大月姬(おほげつひめ),

因此「豐宇氣姫(とようけひめ)」=「大月姬(おほけつひめ)」即「月之女神」。

因此太陽女神隱於岩屋,即象徵夜晚,而主宰夜晚之女神即為「大月姬(おほけつひめ)」。

又可推論出伊勢外宮祭祀月之女神而內宮則祭祀日之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