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從常世返回

常世為與時間之流隔絕之永恆國度,在《萬葉集》所收編的「水江浦島子」的傳說,

水江浦島子所前往的國度就是「常世之國」。

《萬葉集》卷九第1740首詠水江浦島子一首

...水江の 浦島の子が 鰹釣り 鯛釣りほこり 

 七日まで 家にも来ずて 海境を 過ぎて漕ぎ行くに 

海若の 神の娘子に たまさかに い漕ぎ向ひ 

相とぶらひ 言成りしかば かき結び 常世に至り 

海神の神の宮の内のへの 妙なる殿に たづさはり 

ふたり入り居て 老いもせず 死にもせずして 長き世に ありけるものを ...

水江浦島子駕船離家到海上去釣魚,已有七天尚未回家。

原來,他的船駛入了海若之神(即海神)的常世國,

海神有個美麗的女兒,浦島子與海神的女兒一見鍾情,結成夫妻。

於是在這永恆的常世國,浦島子陶醉於幸福美滿的生活中。

不知覺"過了一段時間("或許"是三年吧)",浦島子突然想起了家中的雙親(所謂的「現實」),

惦記他們的安危,並且想將自己的奇特遭遇告訴父母,於是告訴妻子。

我妹子に 告りて語らく しましくは 家に帰りて 

父母に 事も告らひ 明日のごと 我れは来なむと 言ひければ 

「告語吾妹子(古稱妻為妹),家中有雙親,須臾歸家去,

告以此中情,明日事語畢,即可轉回程。」

臨行前,妻子交給浦島子一只「玉匣(たまくしげ)」,並告訴他說,

妹が言へらく 常世辺に また帰り来て 今のごと 逢はむとならば

この玉匣 開くなゆめと そこらくに 堅めし言を

「希望你早日回到「常世國」,如果你打算要回到這個「常世國」,

你可千萬不要打開「玉匣(たまくしげ)」啊!」

回到世俗的住吉海岸,浦島子的家鄉和父母都已經不存在了,滄海桑田,人事已非。

雖然在常世才過三年而已,其實在人世已過了數十年....

思念家鄉心切的浦島子以為打開「玉匣(たまくしげ)」就可以見到往昔的家鄉,

於是一打開「玉匣(たまくしげ)」....

玉匣 少し開くに白雲の 箱より出でて 常世辺に たなびきぬれば 

立ち走り 叫び袖振り こいまろび 足ずりしつつ たちまちに 

心消失せぬ 若くありし 肌も皺みぬ 黒くありし 髪も白けぬ 

「玉匣一開啟 內出白雲霞 雲霞漫空中 飛向常世國

追逐且呼叫 頓足揮衣袖 突然心情失 嫩皮起皺紋 黑髮變白髮 」

一種象徵譬喻的說法,永恆常世國終究是反映心靈願望的幻想國度,如同童話的「Neverland」一樣

因此沉醉於「永恆的幻想」而抗拒會「變易現實」者,如同浦島子般最後打開「玉匣(たまくしげ)」」,

發現自己「好不容易長大了,才發現自己早已變老」這樣悲哀的結局。

在遊戲作品IZUMO3中男主角驅也是無法接受親人死去的現實,而進入「Neverland(永無島)」中。

在『中二病でも恋がしたい!』中,「隔絕變異的現實」希望保持永恆不變的世界或許可說是「常世」吧

然而是不能將那個「永恆記憶」與「抗拒現實」產生的「幻想的世界」去取代「現實」(IZUMO3亦是如此),

不過,還是能永遠放在心中珍惜,因為「常世」本來就只是「心靈」的國度,而非真實存在。

換言之,以神話的譬喻來說,必須從「常世」回來「現實」,然後打開玉匣接受一切現實

也因此得以長大成人,而不會落入「浦島子」的悲劇--他真的太晚打開了

而不是認為浦島子該永遠留在常世國,如同《萬葉集》1741首的返歌

常世辺に住むべきものを剣大刀しが心から鈍おそやこの君

 「永恆常世國 大可住居來 我意猶如此 此君亦蠢哉」

真的認為有常世國存在,而想住那國者,才是真正的愚者吧。

當然若只是一種內心願望的反映,那麼也無傷大雅了。

------------------------------

那麼最後放上這首歌曲-中二病でも恋がしたい! Lite OP 『君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