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命運三女神-Nornagesta

原本打算九月開始介紹北歐神話,但實在是沒空..

就拖宕至今了...orz

命運三女神

命運三女神總稱為諾倫斯,她們既決定神的命運,又決定著人類的命運。

這三位女神分別代表了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態,

長姊Urd老而衰頹,常常向後回顧,似乎念念不忘過去的什麼人和什麼事,

二姊Verdandi正當風華盛茂之年,新鮮活潑,勇敢,目光直視前方。

至於Skuld這小妹呢,通常秘密地躲在面紗後面,

不示人以真相,臉朝著的方向與大姐相反,手中拿著一本書或一卷紙,卻從不張開翻看,

表示未來之神秘不可得知。

三姐妹中的大姊urd和二姊Verdandi的脾氣和性情都很隨和溫柔,

至於那第三位的Skuld的性子卻不大好相處,常常把快要織好命運之網扯得粉碎,

抛到空中隨風飄散。使世界上出現許多前後矛盾的事情,有的人時而糊塗、時而又很聰明,

時而勇敢、時而又是縮頭烏龜,有的才多而命短,有的無才而長壽,有的善惡隨心之類層出不窮。

Nornagesta的傳說

有一次,諾恩三姐妹閑遊到丹麥,在一個貴族將生第一子的時候,

她們進了這貴族的家,而且直入産婦的臥房。Urd許諾初生嬰兒將英俊而勇敢,

Verdandi許以其將成大富人和大詩人。

Skuld還未及言,貴族的鄰人已聞此奇迹,蜂擁而至,擠滿了一室,竟粗暴地將她推下了坐椅。

於是Skuld怫然不悅,站起來說道:她的兩個姐姐的慷慨是徒然的,

因爲她將許諾這新生嬰兒的生命只和床前的小蠟燭一樣長。

那小蠟燭業已燃燒過半,眼看就要燃盡了。母親抱住嬰兒,心都碎了;

Urd不願自己的許諾被這樣取消,而又不能使她妹妹的話收回,乃取此小蠟燭吹熄之,

遞給那母親,吩咐她珍藏著,等到將來有一天她的兒子活得厭倦了時,再取出來燃完。

爲了紀念諾恩們,這個孩子就取名爲諾恩納格斯塔。母親謹藏著那半截短燭。

諾恩納格斯塔英俊勇敢,大富且爲大詩人,一一如諾恩們所言。長大成人後,

母親乃將攸關生命的殘燭給他,告知原委,藏於他的琴中。

諾恩納格斯塔老了,可並不厭倦生活;他的詩人之心常葆青春,勇敢而且活潑。

他活了三百多年,直到奧拉夫國王強迫人民信奉基督教的時候,還沒活倦。

奧拉夫也強迫這位老人受洗禮;而且爲了要給民衆看到命運女神的預言不足信,

又強迫諾恩納格斯塔取出那珍藏了三百多年的殘燭來燃燒。

不料燭盡之時,諾恩納格斯塔也倒在地上死了。

即使在基督教的時代,命運的權力也還是不可動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