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筆記]伊勢神宮-神明造

據古事記載,建築年代是傳說中的第十代天皇崇神天皇之世,

”豐木入日子命之妹,豐鉏姬命者,今拜祭伊勢大神之皇女也”;

日本書紀載,第十一代天皇垂仁天皇,

離天照大神於豐耜入姬命,託于倭姬命.
爰倭姬命求鎮坐大神之處而詣菟田筱幡.更還之入近江國,東迴美濃,到伊勢國.
時天照大神誨倭姬命曰:「是神風伊勢國則常世之浪歸國也.傍國可怜國也,欲居是國.」
故隨大神教,其祠立於伊勢國,
因興齋宮于五十鈴川上.是謂-磯宮.
則天照大神始自天降之處也.

由此可見其建造年代之久遠。

伊勢神宮是由鳥居、獨立的內宮和外宮組成。


內宮是祭祀皇祖神-天照大御神,御神体為八咫鏡。

在天孫降臨之段,天照大神便云:”見此鏡,如見我”,

因此認為此乃神住之所,稱「皇大神宮」。

這是伊勢神宮的主要建築,中央立有支柱,象徵著天之御柱,顯現神靈。

正殿形式是高床式木造建築,由圓木支撐著萱草人字形屋頂,

屋脊大樑木上交叉置鰹木。高床式建築前面設台階。

內宮的後方左右,配置排列對稱的寶庫-東寶殿和西寶殿,收藏寶貴器物。

這三殿,圍上內外兩牆,南北開門。外牆門外,闢出一個大祭場。

外宮建築形式類似內宮,是祭祀五穀神,稱”豐受大神宮”。

內宮(皇大神宮)和外宮(豐受大神宮)的入口,都立有鳥居,界定聖域的範圍。

全部建築不塗色料,保持扁伯木的原色,給人一種單純清明、自然樸素和透明安定的感覺。

這完全是從日本的自然風土培育出來的,成為古來日本空間藝術的精髓。

伊勢神宮的這種建築模式即稱為「神明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