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白救度佛母讚

白救度佛母是觀音母・白衣觀音之化身,或云白救度佛母是從她所出生。
白救度佛母讚 
一切病愆都哷救  救度母前敬讚禮  白淨蓮華之中間  
其上敷陳月輪座     坐現金剛跏趺母  施願母前致敬禮   
面如秋月光明相  佛母身依皓魄輪   一切莊嚴俱滿足  
持優鉢花前敬禮     體相具圓十六歲  一切正覺彼之子   
勝躬持施隨欲應  敬禮救度聖母前   皎潔白輪光色白  
八輻條上現八字     而有普同旋轉相  向具輪前至敬禮   
一切剎土皆清淨     多寶花遍佈其中   誕生三世諸佛母  
是母尊前致敬禮     聖母度母救度母  增益壽母如意輪   
佛母尊前勇祈禱  為消我等壽緣魔   病及一切苦難中  
仗爾有能祈保護        勝及通常諸成就  為皆賜我盡無餘   
聖母尊前誠敬者  彼常憶念悉如子   尊前我亦致禱祝  
惟祈常持慈悲鉤        佛母勝身如月色  窈窕柔善體端嚴   
妙相俱著寶莊飾  而以佳絹為裙裳   蓮華月輪寶座上  
兩足金剛跏趺坐        一面二臂具喜顏  生三世諸佛之母   
佛母尊前常與跪        今在尊前以微讚     所為我等修道時  
從此以往至菩提        消除其中諸逆緣  願於順緣獲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