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密教 月輪觀
我心即月輪 依此觀自心 清淨暨潔白 純一含圓滿
自心妙善明 勾招諸有情 散發歡喜心 自他皆吉祥
今天是我國的中秋佳節,「月月觀滿月,若賞明月,唯獨此月」中秋月光照寰宇。
我國臺灣現在的習俗主要是以烤肉來過中秋節,至於往昔過中秋節的方式,則因為農曆的8月15日,是「太陰娘娘」也就是「月女神嫦娥」的生日。

因此在這一天,家家戶戶會張燈結綵,並在月下設下「香案」,擺上月餅和鮮花水果等供品,焚香燒紙、燃放爆竹來祭祀月娘。 月餅為麵粉和砂糖製成,並包進肉餡,稱為「中秋餅」。中秋節對女性來說也是重要的日子。傳說女性在中秋節這天越晚睡,母親就會越長壽。 想求得良緣、子嗣或有其他心願的女性, 也可以在這一天上街「聽香」祈求好運。「聽香」的方法是中秋夜時先在神前燒香默禱,表明願望或疑問, 請示過出門的方向後,便持香出門,以路上所聽的第一句話來判斷吉凶。

深受我國文化薰陶的鄰國日本則稱中秋節的圓月為『中秋の名月』。胡蝶しのぶ:「今日は月が綺麗ですね!」

往昔日本人為了賞月(月見),會在緣廊或庭院內搭台,擺上芒草裝飾, 鋪上一層芋葉,供奉柿子、栗子、里芋、毛豆與糯米丸子,祭祀豐收月神,同時賞月。芒草有時會連同其他鮮花一起插入花瓶中,有時則插在神酒酒瓶中供奉。將供品鋪放芋葉上是農山村的傳統習俗,到了江戶時代,住在城鎮的人大多使用神道中用來擺放供品的方木盤「三方(さんぽう」上。
.jpg)
在印度宗教文化中,「月」,也等同於諸神不老不死的飲料「蘇摩」,諸神不死長生就是飲用「蘇摩」,因此「蘇摩」一名「不死(amṛta)」漢譯名為「甘露(amṛta)」,其因來自於此。吠陀讚誦「我等飲蘇摩,我等得不死,我等得光明,我等得見諸神」這也是月光之光輝功德使人健康長生,於黑暗中發出的皎潔光芒,亦可導邪入正而得見光明之緣由。又印度奧義書云:「分髮美人兮!我心安立於明月!永生女主兮!使我毋至哀慟! 分髮美人兮!汝心造物主內存,我思我知此,使我毋至哀慟!分髮美人兮! 已得永生之樂娛, 由於造物之主神,有以入汝心而內存,永不至哀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