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能被認識的全體:スペース・イシュタル


私を悪魔と言った?……ふ、うふふ、うふふふふふ!その通りよ!原始の地獄に還りなさい!究極女神ビーームッ!」

以下摘錄神話學大師Joseph Campbell的大作《千面英雄》中<英雄歷險之啟蒙>段落中對於女神形象之敘述:
    『在神話的圖像語言中,女人代表的是能被認識的全體。英雄則是去認識的人。隨著英雄在人生緩慢啟蒙過程中的逐漸進展,女神的形象也為他而經歷一連串的變形:女神決不會表現出比英雄偉大(否則就不需要英雄了只要依賴女神就好了),但她總是能不斷給予超過他所能了解的事物。她引誘、嚮導並命令他掙脫自己的腳鐐。

     如果他能符合她的心意,則認識者與被認識者兩造,就能從所有的侷限中解放出來了。女人是帶領達到感官歷險崇高頂峰的嚮導。她被眼光淺薄的人貶低到次等的地位;她被無知的邪惡之眼詛咒為陳腐和醜陋(惡魔)。

    但她在有智識之士的眼中得到了補償,凡是能以她本來的面貌接受她,不過激並擁有她所要求之仁慈與自信的英雄,就有可能成為她所創造世界的君王,亦即神的肉身。
   星戰迷應該知道Joseph Campbell的神話學深深影響美國導演兼編劇喬治·盧卡斯構思出《星際大戰》,這次Fgo的《セイバーウォーズ2 》亦有致敬《星際大戰》之處(笑)。

   又深黯密教的Joseph Campbell所言『女人代表的是能被認識的全體,英雄則是去認識的人』分別對應『大悲胎藏法的理』與『金剛界法的識(智)』,女人(女神)是被英雄所認識的客體,英雄是能認識女人(女神)的主體,女人(女神)是宇宙的原理如『大悲胎藏曼荼羅』,能夠完整的認識她,即密教所言『胎金一如』能所俱泯理智一如,即可證得一切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