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令和=観音樣(まんこ)

原來『令和』隱喻『観音樣(まんこ讀作MANKO)』~南無大慈大悲観音さま(合十)。

蓮華部尊「觀世音(觀自在)菩薩」又名「蓮華手(Padmapāṇi)菩薩」,

於金剛乘的《佛說祕密相經》中「蓮華手菩薩」=「蓮華」而隱喻為「女陰」,

在日本性文化中「觀音さま」也為「女陰(おまんこ)」之隱語。

其實在印度文化本來就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Padma)隱喻為女性的「子宮(Garbha)」和「女陰(Yoni)」,

(額外一提,印度教中「Yoni」也為「Īśvarī」的象徵。)

因此有人從蓮華誕生、世界乃從蓮華產生.....等等神話產生,蓮華也喻為慈悲的母性,

印度信仰的蓮華女神(Padma)滿足眾生所冀求而拯救眾生於五濁煩惱的塵世,脫離苦海。

譬如清淨妙色蓮,雖生泥中不可染,如是眾生處煩惱,悉得清境於三界。』

由於『令和(れいわ)』的略稱取自れい(Rei)之羅馬拼音之第一個字母,所以為『R』,

令和十八年略記為『R-18』,恰與情色作品之成人指定之表記相同,

加上上述「令和=MANKO」之GOOGLE翻譯趣聞w

因此日本網友就以此作為捏她來惡搞,相當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