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慾望(Kāma)

黎俱吠陀-慾(Kāma)

當時非無也非有, 沒有空界, 亦沒有空界之上的天。 

那時無死也無不死, 既無夜之標誌, 亦無晝之形象,

只有一個東西, 無風無息僅憑自己的力量呼吸。

那時除了她之外沒有任何東西。

只有黑暗, 最初這一切都隱藏在黑暗之中, 一切都是水狀的不可辨別的。

即將變成的一切, 都包含在虛無之中, 那個『一』靠熱力產生了。

後來那東西產生出慾望(Kāma), 『慾望』是原始的種子, 心靈的胚胎。

在FGO的蘇美神話之愛與美女神Ishtar的妹妹是印度神話的慾望(Kāma)女神////

不過此慾望(Kāma)與理趣經的「金剛慾(Ista-vajra)」女神的「慾(Ista)」是不同梵文,

理趣經的金剛慾(Ista-vajra)之「慾(Ista)」與蘇美神話的性愛女神「Ishtar」之名同字源。

那麼介紹一下黎俱吠陀的慾望(Kāma),此神是雄性神代表男性對女性之追求的男女性愛神格化,

男女性愛之『慾望(Kāma)』奉為創造性之推動力,男女相媾的性高潮的滿足感。

『慾望(Kāma)』的女伴有「Prīti-被滿足的愛的化身」,以及「Rati-慾望的化身」。

此処は退廃と情愛、偏愛と堕落の満ちた大迷宮 愛・痛み・答え、


くるりくるりの貝合わせ さなかに待つは那由多の女

情と欲に支配されるのもまた命の証、ですものねぇ

在印度教信仰中,慾望(Kāma)名為Manmatha或Pradyumna(明光)時,應被視為Vishnu的部分化身,

因為Pradyumna(明光)被看作是黑天與豔光(Rukmini)之子。

在圖像學的表現中被稱為Manmatha的慾望(Kāma)雄性神,他騎在鸚鵡上、盛裝打扮的英俊青年。

他的主要法器是弓和箭,弓是由甘蔗或花朵做成的;弓弦由一群蜜蜂構成;

五支箭象徵著人類的五種感官,箭頭是各種不同的花朵,坐騎鸚鵡象徵著男女相媾高潮的滿足,

經常出現在成對男女交媾神像之旁,在中國鸚鵡則成為觀音女神的神使。

由於慾望(Kāma)也屬於藥叉一類,所以他也坐在魔竭魚之上,這也代表情慾,中國魚籃觀音也是以魚代表情慾而來。

這也是魚嘴隱喻女性下體吸允男根之意義。

在印度神話中雄性神慾望(Kāma)曾被Shiva殺害,ˊ這是在Shiva失去愛妻Satī之後的故事,

Shiva對Satī之死是如此傷痛,以至於捨棄自身情感,沉浸於苦行之中,貫注於自己的禪定,

因此不知自己的愛妻Satī以轉世為眾山之王Himaraja之女Pārvatī,又名「Haimavathi」,「Haima」原意[冰雪],

雄性神慾望(Kāma)將情慾之箭射向Shiva,希望他從禪定中退去,結果凡而被Shiva以第三隻眼燒死,

Shiva也因此有了克制愛慾之神的名號『Kāmāntaka』,話雖如此他卻克制不了對Pārvatī的愛情....

Pārvatī如前世Satī一樣愛著Shiva,為了打動Shiva冷漠無情的心而毅然決然参與苦行,虔誠刻苦。

Pārvatī日復一日在雪山虔誠苦行,有一日一位婆羅門前來雪山,

見到Pārvatī沉浸在冰冷的寒水中,這樣摧殘自身美麗的軀體。

知曉這是為了取悅Shiva的婆羅門問了Pārvatī:

「女孩,妳曉得Shiva是什麼德行嗎?他只是一個無家可歸、出沒於墳場的骯髒汙穢下流的人!」

「那只是Shiva的外表,不知道他真實一面的人,才會這樣武斷的評論,我依然尊敬、熱愛他。」Pārvatī絲毫不以為意。

「啊!孩子,妳是不了解的,因為他是個極冷漠的人,現在該放棄妳的苦行了。

站起來,回家去吧! 那個燒死愛神的Shiva不會滿足妳的心願的,他不會接受你, 就像誰也不會得到月亮一樣。」

婆羅門繼續說道。 「雖然我已經講過好幾次了,但是現在還是請你聽聽我的誓言。」

Pārvatī堅定地說:「毫無疑問,Shiva是極冷漠的,他在憤怒的時候將愛神(Kāma)燒成灰燼。

但我一定要用苦行使他歡喜,屆時我的苦行之力將充滿宇宙,Shiva最終會喜歡我的。」

「那麼........就讓我成為妳苦行下的俘虜吧 Pārvatī。」

婆羅門恢復Shiva的原貌,向Pārvatī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