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玉垣、鳥居、神橋

「神的領域(神世・幽世・常世)」與「人的領域(人世・顯世・浮世)」之分界線

大多數情況下,「神社區域內(境內)」與「神社外側(境外)」會有明顯的區隔,

雖然將整座山奉為御神体的神社可能就會沒有明確的境界線標示。

玉垣

神社(かみのやしろ)區域(境內是神的領域(神域)。

清晰分隔出境內的「神域」與外側的「人的領域」之分界線為「玉垣(たまがき)」,

又稱為「神垣(かみがき)」、「瑞垣(みずがき)」、「齋垣(いがき)」。

顯見蒼生不可入神垣,唯有祀神的巫女如齋宮與隨侍之眾女官可入神垣,

也因此聖潔的齋宮於齋祀皇祖太陽女神天照大神之期間,不可從「神世』越過神垣入「顯世」。

在伊勢物語中便有一段題為「神垣(かみがき)」的浪漫愛情物語:

『從前,一男子,奉天皇之命參詣伊勢的齋宮。

在那宮殿中,有一個言語頗帶風流情韻的女子, 將她自己的心思詠成一首和歌送來: 

嗟神垣兮不可越, 我今欲越思相逢, 彼宮廷人兮實引發。

男子遂亦回敬了一首答歌: 君既稱兮心戀思, 何妨試來一會見, 神祇豈禁兮此道規?』

『齋宮之歌謂:「我雖身為仕神之女,有神垣限制,不可逾越,但今因思欲相會,

故恐將越過神垣;引發我所以如此者,非他人, 實彼自宮廷派遣來此之狩使其人也。」』

『男子答歌謂:「 妳既然說思戀我,則不妨前來相會; 戀愛之道.神明當亦未必嚴禁也。」』

太陽女神天照大御神乃產靈之女神,應該對男女情事喜聞樂見,即使她是處女之神////

在日本書紀中載大己貴見倭(やまと)國而讚言:「玉垣内国(たまかきのうちつく)」,

「玉垣」即「瑞籬(みずがき)」原指圍繞神社境內周圍的圍籬或柵欄,

代表分隔神的領域的「神域」與人的領域的「俗世」。倭國區隔於諸國(人國)而為「神國」。

「玉垣内国」也為「日本國」之別名。至於神國之名則首見日本書紀神功紀,神功皇后親征新羅國,

新羅王見其天助神威大驚失色說「吾聞,東有神國(かみのくに), 謂日本(やまと)。

亦有聖王(ひじりのきみ),謂天皇(すめらみこと)。

必其國之神兵也。豈可舉兵以距乎?」於是向「神國日本」投降。////

鳥居

「鳥居(とりい)」的用途和玉垣同為境界線具有防止厄穢邪物入侵之結界作用,

鳥居是神社的出入口,帶有「穿過鳥居便脫離外側(日常)世界,進入神聖的世界」之涵義,

此外也有「穿過鳥居便可產生類似禊祓的效果」之意義,也因此如伊勢神宮這種規模的大型神社,

境內往往不只一座鳥居。參拜道入口處的鳥居最大,稱為「一之鳥居」。

走進本殿可陸續看見「二之鳥居」、「三之鳥居」。

當神社內有複數鳥居時,每穿越一座鳥居,便更加淨化自身,代表朝神聖境域更跨進一步。

鳥居的由來據說來自太陽女神天照大神隱入天岩戸時,聚集常世之長鳴鳥停在一根橫木上,

使其互相長鳴,即雞鳴令太陽升起之隱喻。

有的神社如生田神社則在神社入口處設置樓門(二層樓)或神門(單層樓),

樓門和神門雖然與鳥居不同,但發揮的作用相同,表明前處為神域。

迴廊亦與「玉垣」相同是隔絕神域與俗世之分界線。

神橋

有些神社如伊勢神宮於神域和俗世間有分隔的河川或是祭祀主神的本殿前有河川流過,如果不渡橋,

就無法從顯世入神世,河川也和鳥居、神垣一樣發揮結界的作用,

人們渡過神橋時也作為潔淨身心的一種禊祓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