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出羽三山神社の倭楽奉納

出羽三山神社

出羽三山神社於本月14日三神合祭殿奉納神事芸能「倭楽」,

緋袴姿的巫女們優雅地表演「野も山も」「若宮」「三笠山」「白銀や」等巫女舞。

「出羽三山」是「月山」「羽黑山」、「湯殿山」三座山的總稱,

也是出羽丘陵的主要部分,出羽丘陵把出羽國分成東西兩邊。

「月山」的「月山神社」祭祀月讀命,

羽黑山的出羽神社祭祀出羽之國魂神伊氏波神和蒼稻魂=柱神,

而「湯殿山神社」則祭祀大山津見神、大己貴命、少彥名命三神。

月山神社和湯殿山神社位於山頂和溪谷,因無法在冬季進行參拜和祭典活動 ,

必須在羽黑山合祭三山之神。

出羽三山的開山始祖,相傳是崇峻天皇的兒子蜂子皇子。

蜂子皇子為了躲避蘇我一族之難而進入出羽國,在三隻腳的靈巫引導下到達羽黑山。

皇子在那裏累積了嚴酷的修行經驗,後來因羽黑權現在皇子面前顯靈,

於是在羽黑山頂上建立了羽黑山寂光寺。

據說皇子繼羽黑山之後,又陸續開啟了月山和湯殿山信仰,奉請二山之神遷座到羽黑山,

而有羽黑三所大權現之稱。從那以後,也吸引了役行者、空海、最澄等名僧來到山中修行,

因而產生了羽黑派古修驗道,從此集結了廣大人群信仰。

在神佛習合的時代,出羽三山以真言宗為中心,成為八宗兼學之山而繁榮,

在江戶時代改為天台宗,後來因明治維新的神佛分離又恢復為神社。

但是直到今日仍以羽黑山伏的入秋峰為代表,儼然成為生生不息的修驗靈山。

妙高型重巡洋艦4番艦羽黒(はぐろ)即以出羽三山之一的羽黒山命名。

的艦內神社正是出羽三山神社之分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