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伊勢参宮講前書並定書


夫伊勢兩皇大神宮(祭神為天照大神與豐受大神二女神)為天下之宗廟,鎮護百王之至尊,神佛之總本地(神本佛迹)。神之恩澤靈驗難以言表。譬如清晨日出山邊,夜晚月浮海面,照徹世界而無餘一隅者,神明之餘光也。生於天地間,雖月氏震旦,誰人不蒙神恩?尤其生於神國(日本)者乃大神之赤子。上至天子下至庶民,一日片刻不渴忘卻神恩。受恩而忘恩者,禽獸不如。往昔元祿年間,牛、鳥亦參拜神明,歛翅低首,敬神之德。不信之輩,耳目為之驚。下賤如禽獸尚如此,況人具五常,為有情物之首,誰不信仰?得生億劫難逢之人身,有幸生於高貴之吾國,豈可虛度時日,空擲歲月哉?於是男女三十人結參宮講,集二季之份錢,前往神宮。以宮河之水(五十鈴川)滌身,以至誠之心念誦「天照皇大神(あまてらすすめおほみかみ)」,

膜拜於神前,以報神恩。

次參拜神宮之功德勝過萬善萬行,念誦一遍神之名號,能消無量之重罪。非止八百萬神,閻魔王、三世之佛菩薩,必亦恭敬禮拜。神之功德撫育眾生者不可勝數。詳者散見於舊記,茲不一一細述。若能盡快實現參拜,則能享得今生平安、家庭豐樂、子孫香火繁盛、富貴自在,浮世又能前往高天原之無為(涅槃)之都,謂言何必片刻等待。

倭姬尊曰:「念誦此神的名號乃悟得大道之修行,雖有死人、月經、穢火及其他忌諱,亦不必顧慮。只要唸誦神之名號、仰賴其功德,一切汙穢轉瞬消淨。」故參拜途中縱有婦人月經之障,只要信仰至誠,神明必亦接受,參拜亦不致空返。熊野權現之歌曰:「神本同蒙俗塵,月經之障又何妨?」故無論男女貴賤僧俗,凡生於日本者,皆大神之氏族。然忘卻本源之神道,以異國之法為第一,此即已入異端也。譬如僕人不侍奉自家主人,而侍奉別家主人;子女捨其父母,而孝順他人之父母,

 

 此豈非惡人哉?

人人須深會此意,先敬神明,有餘力則兼習一二異道,以為神道之補翼。弘法大師(空海)有歌曰:「一切之一切,若無神道則無以成佛」神道引導之歌亦曰:「無論是還沒有出生的人抑或活著的人,無論是現在居住的世界(顯世)還是死後的世界(幽冥世),都在神(天照大神)的胸懷裡。」

規章(節錄第六條)

六、參拜途中有願意順路去西國巡拜或者遊覽大和者,可以自由行事,諸神諸佛皆天照宮之分身(天照成為「泛神論」之「神」),去參拜亦無妨。但是心中應以參拜神宮為第一要務,其他遊覽則視情況而定。